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是“探究与梳理”,在人教版的五个语文模块教学中。它占有相当的份量,共有15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那么,怎样搞好这些专题的教学改革呢?本文力图展示些浅显的尝试,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探究与梳理”教学的要求与目的
该专题教学是研究性学习,它应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利用文本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话题”(真实问题),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己应有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它还具有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探索者。既能激发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兴趣,又能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的特点。最后,达到让学生学会彼此分享、尊重与合作,提高各自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与梳理”专题教学的基本方式说明
鉴于它的研究特色,我分之为三种教学方式:梳理整合式、梳理探究式和能力迁移式。下面试予以说明。
1.梳理整合式
专题“奇妙的对联”,就是运用此种研究方法的范例。
我启发学生利用网络和研究对联的书籍进行广泛的梳理探究,自我明确写对联的基本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平声。其次,让他们根据文本知识与标准对各自搜集的资料进行形式分类、内容咀嚼。经过自我辨析和领悟,他们意识到写对联也是一种文化积淀,更是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体现,从而激发起他们创作对联的激情,
至此。我提供了一些生活或社会事例供他们尝试创作,学生们跃跃欲试,写出了不少佳联,较好地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如表现在开发大西北中期待宁夏南部山区早日脱贫致富的楹联:
旱田焦涸苦盼人工甘霖降
黄土坼裂渴望科技蛟龙腾
展示“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的佳作:
输西气补东气气气互通气气喷涌
调南水给北水水水相融水水欢腾
意犹未尽的学生甚至拟写出两联的横批,前为“翘首相待”,后为“能源共享”。这是超越文本要求的,它足以说明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与兴趣。
2.梳理探究式
专题“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课后思考题和课外延伸均明确地要求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学生们结合文本提供的“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进行搜索探究,得出了以下综合性认识。
(1)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往往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
如:“水当当”(美肤霜)“起司”(奶酪)
“碎碎念”(长辈的唠叨)
(2)流行语生活中无所不在。
家中的“发烧友”,出门要“打的”,购物上“大卖场”。学习请教“因特网”。安家办“按揭”。
(3)新的流行语主要源自三方面:
A.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创造:
“丢架”(勿盛气凌人)“型格”(气质风度)
B.外来语的音(意)译或音意合译:
桑那浴欧兜迈(摩托车)起司(奶酪)
C,方言的吸收和交融:
潮爆(时尚火爆闽南语)娘(老土粤语)
课下,同学们深感语言的继承、发展及生命力之强,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出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发展的“脉动”。
3,能力迁移式
专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就是较为理想的“能力迁移”训练文本。对它的学习。应植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成语)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来源梳理内涵辨析规律探究),达到获取应有的认识与体会,并能掌握、理解和运用新成语(能力迁移)的目的。
结合文本内容,经过上述教学步骤后,我出示了下列“陌生”的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理解。(鉴于篇幅,点到为止)
A.腹有鳞甲B.伧夫俗吏C.濠濮间想D,谓予不信
学生们很快判断出:(根据已知)
A.主谓式B.并列式C.偏正式D,动宾式
再利用各类结构的特点(略),他们便能准确地认识这些成语(认识未知),并能理解和领悟(获得新知)。
腹,肚中;鳞甲,鱼及水族拥有。此词义比喻内心奸诈、阴险。
伧,粗野;俗,平庸。指粗野庸俗的官吏。
濠濮,两河名称;想,指庄子的濠鱼之乐。此词喻指超逸悠闲的情趣。
谓,认为;信,确实,可靠。此词是“认为我说的不实在,不可信。”
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学会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就一定会开创出令人欣喜的教改新天地。
[作者通联:宁夏银川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