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第10期 ID: 353760

  

整体教学:优化语文选修课的有效策略

◇ 卢廷顺 黄正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选修教材教学应该注意“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如此等等”,因此“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目前选修教材教学状况并不理想。大多数教师仍然按照必修教材的常规教法,以单篇课文教学为主,以文本串讲分析为主。可选修教材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都比较多,逐篇串讲,很难在36学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很多学校增加了教学时间,导致开设的选修模块较少,而与必修无异的单调的教学方式亦难以激发学生的选修热情。
  如何有效地实施选修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选修课程的要求与选修教材编排的特点,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作为教学单位、以串讲分析作为主要方法的传统思路,以单元(专题)作为一个整体,或以一个单元(专题)为主,结合其他单元(专题)形成一个教学整体,以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究为主要方法组织实施整体教学。丰富了课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整体教学注重教学生成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一个更大的视野范围内学习,增强整体感,形成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框架。同时,整体教学还压缩了课时。可以增多选修模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失为选修教材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由于选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例各不相同。单元(专题)整体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展。我们的教学实践,是从学习活动的指向角度将它大致分为四类。
  
  一、以鉴赏评价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
  
  这种整体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必修教材文学作品学习的基础上,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文学作品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发现作品意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写作文学评论,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系列的教学模块可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整体教学。
  具体实施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鉴赏方法辐射法、鉴赏经验聚合法、专题鉴赏法等。
  鉴赏方法辐射法就是先向学生介绍通用的鉴赏方法,辐射到所要学习的课文中去,进行鉴赏实践。这种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鉴赏示例引导,即从一个单元(专题)中精选一两篇课文作为鉴赏示例课文,进行鉴赏示范分析,学生根据示例学习的体会自行鉴赏其余课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指导”实际上就是鉴赏方法的指导。学生理解了这种鉴赏方法,再通过一两篇课文的鉴赏实践就可以掌握它,以便对其他课文进行自主鉴赏。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每个单元都编有“赏析示例”课文与“自主赏析”课文,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整体教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可以将《兵车行》《旅夜抒怀》作为示例进行鉴赏分析,然后学生自主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并进行鉴赏体会交流。
  鉴赏经验聚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鉴赏若干课文,积累一定的鉴赏经验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聚合成带有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再进一步鉴赏其他课文。如果说鉴赏方法辐射法是演绎法。那么鉴赏经验聚合法就是归纳法,它更注重学习的生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提高鉴赏能力。如教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鉴赏“‘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两个专题,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鉴赏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要从描写的意象人手将单个意象组合成整体形象并形成意境去品析,要结合内容分析作品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等等。鉴赏经验聚合成有普遍意义的鉴赏方法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鉴赏后面的几个专题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鉴赏体验常常是单一方面的。若干单一体验的积累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方法。
  专题鉴赏法是指在一般鉴赏指导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就某一方面进行专题性的鉴赏指导和实践。如《中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就可以在一般小说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细腻温婉中的深刻主题”的专题鉴赏,围绕《呼兰河传》《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深刻主题和女性作家表达主题的特色进行鉴赏,对“温婉中有凌厉,细节的背后有大关怀”形成自己的审美体验。
  以鉴赏评价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在实施中须注意两点:一是鉴赏评价既要指向文本的思想内容。也要指向其艺术特色;二是重视学生的鉴赏过程体验和审美体验;三要注意与个性解读的联系与区别,个性解读是鉴赏评价的基础,鉴赏评价更侧重于对作品的审美体验。
  
  二、以语言运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以语言运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就是要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它从表达方式角度考虑,主要有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大类;从学生能力提高角度考虑,可以有理解表达类、情境模仿类、生活运用类、创作尝试类等。
  理解表达类语言运用要求教学活动围绕对教学文本的深刻理解和鉴赏体验展开,通过诵读、基于文本的复述、创造性复述等口语形式将理解表达出来。如苏教版《现代诗歌选读》第四专题是“吟唱自然”的教学。就可以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解。散文教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也可以通过以诵读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情境模仿类语言运用主要是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中,通过语言运用再现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这种情境模仿可以是情境的再现,也可以是情境的再创造。人教版《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是“曹禺与《北京人》”,我们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模仿达到理解和鉴赏作品的目的。这类活动属于情境再现式模仿。而情境的再创造式模仿。既可以将非表演性作品改编成表演性作品后进行情境模仿学习,也可以将一些古典表演性作品改编成现代作品组织教学。如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三个单元就可以采取前一种方式,人教版《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则可以将《牡丹亭》改编为现代汉语脚本。
  生活交际类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多的语言交际形式,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际。人教版《演讲与辩论》共六个单 元。无论哪个单元都可以在课外文本阅读的基础上,采用以演讲或辩论为主的活动性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运用中提高语言能力。苏教版《新闻阅读与写作》第一专题“新闻魅力:与时间同步”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用45分钟时间,在学校周围1000米方圆范围内找新闻。在把握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尽快写出一则新闻。”这类教学活动完全可以作为教学的主线。贯串在整个专题教学中。通过“写一读一写”的形式将教学活动融为一个整体。
  创作尝试类语言运用主要是结合写作教学进行。选修苏教版《写作》,除了可以进行本教材的专题教学外,还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块结合起来实施整体教学。如《写作》中第二专题“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可以和《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等专题相融合。创作尝试类语言运用也可以与文学类文本鉴赏评析的写作结合(如“小说与戏剧”选修模块),甚至可以与“新闻与传记”选修模块结合。如结合苏教版《(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组织学生撰写“《史记》中的人物刻画”的评析文章。创作尝试类语言运用的形式还有很多,诗歌创作、调查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撰写等。都可以结合相应模块教学进行。
  以语言运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独立实施。而更多的是与其他整体教学方式结合实施。但无论与哪种教学方式结合,语言运用都应该成为贯串教学过程的主线:二是既要重视书面语言的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语言的表达;三是语言运用也要有较强的专题性和方向性,不能提倡随意性的语言表达训练。
  
  三、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
  
  选修课程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必修教材学习的基础上,主动自觉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究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具体方式有多种,主要是专题探究、比较探究,也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进行实践性探究。
  专题探究是指围绕教学文本的某一方面深入进行探究,可以是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以是艺术特色方面,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进行。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是“历史与英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对《三国演义》进行探究,设计两个具体问题:说曹操是奸雄反映了他性格的哪些特征?为什么说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借此就能比较全面地把握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对单元教学目标也有了较好的落实。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第六专题是“睁了眼看”,我们可以围绕几篇文章的学习探究“鲁迅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什么”,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既要睁了眼看历史,也要睁了眼看现实”,既探究作品的内涵,又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
  比较探究是将几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辨明异同,理解深层意蕴。苏教版《传记选读》第四专题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分别选择了自传、他传、小传、画传、评传等几种不同的传记,我们可以将几篇课文整合起来,探究几种形式的传记的异同,从而对传记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即使在一个单元(专题)内部,也可以进行比较探究,如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中选了王维、孟浩然各一首诗。我们可以将两首诗放在一起,结合学过的诗人的其他作品进行这样的探究:同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实践性探究特别适用于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选修模块。如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四单元是“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可以组织学生先阅读分析几篇特写,然后从取材、结构、表现手法、场景和细节、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特写应具备哪些要素”的探究,再运用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写作实践。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第三专题是“尊重并善待汉字”,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如“汉字造字法与汉字的演变”“汉字失范的若干表现与原因分析”等,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并进行纠正错别字的实践。
  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问题的发现者主要应该是学生,教师只可在方向上作适当指导。在深浅上给予一定调整;二是探究的问题要避免面面俱到或支离破碎,呈现一定的专题性,进而体现一定的序列性;三是问题探究不能简单化、模式化、机械化,探究的答案应有依据;四是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学会倾听、辨析不同的意见。
  
  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是将选修教材教学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组织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与语文素养。教学可以多角度展开,一般来说,可以有社会调查、理论探究、作品研究、作家研究、考据考证等五类。
  社会调查类活动要求学生选取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值得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或综合,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选修教材提示了很多值得调查的问题,如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第四单元是“词语万花筒”。涉及多义词、同义词、新词语、熟语,可以组织开展“近五年词语发展变化”的调查;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第二专题“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结合该专题学习,可以组织“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的研究:结合小说与戏剧选修教材的学习可以组织“传统戏剧与现代年轻人”的调查,等等。
  理论探究类活动要求学生就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某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前人、今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结合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或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的学习可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的研究,结合人教版《影视名作欣赏》可以开展“蒙太奇手法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运用”的研究,结合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还可以进行批判现实主义或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探究,结合《(史记)选读》可以开展“《史记》中的小说(戏剧)因素”的研究。
  作品研究类活动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一部或几部(篇)作品,就其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类课题可涉及有关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美学价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可选择一个方面、两个方面或综合进行研究:研究可纵式展开、横式展开,也可纵横结合展开,还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如苏教版《(红楼梦)选读》就列出了关于结构、主题、人物、环境、语言和红楼文化等六个研究方向,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可以进行“鲁迅后期杂文”研究;学习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可以进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研究。
  作家研究类活动要求我们就语文学习中感兴趣的某一个作家、几个作家或某一流派作家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家的生平、生活的时代地域特点、受教育情况、一贯的思想倾向、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选修教材中这方面研究内容很多,如结合苏教版《<史记>选读》可以开展“司马迁的为人与为文”的研究:结合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可以进行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可以进行婉约派或豪放派作家共同特点的研究。
  考据考证类课题要求学生就语文学习中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查阅有关资料,辨别几种看法的真伪、优劣、高下,形成自己的意见。如结合苏教版《(史记)选读》中《刺客列传》的学习可以就“为什么要‘王负剑’后才能拔出剑”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考证,可以从秦代长度单位、出土的秦代剑的长度、秦人的佩剑习惯、秦人的正常身高等角度研究,得出合理的结论;结合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的学习可以就“鲁迅与××(绍兴、日本、南京、杭州、北京、西安、厦门、广州、上海等)”进行考证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类的整体教学和问题探究类的整体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问题探究类整体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学习,通过问题探究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而综合实践活动类的整体教学是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跳出文本局限,在更大范围内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与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探究类整体教学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类整体教学需要课内基础,但更多的应该在课外进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向的整体教学在实施中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发现研究课题,不能随意定题:二是选取的课题应尽可能角度小一些:三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尽可能多地占有研究资料。但要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四是研究成果要有充分依据,不能以偏概全,强词夺理。
  无论何种类型的整体教学。都应以倡导个性解读与拓宽视野为基本原则。可通过精读泛读结合法、讲读自读结合法、专题研习法等培养学生个性解读的能力;通过指定选修与自由选修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增加选修模块,辅以讲座、阅读交流会等方法。拓宽学生视野。
  高中选修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选修教材的教学刚刚起步,以上几种形式的整体教学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可能很粗糙,也很幼稚。但是,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提高,我们就可以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掌握选修教学的主动权,从选修教学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