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因其源远流长、结构凝固、形式精炼、内容丰富而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高考常考题。2011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共有14套(注:上海、福建卷没有考查,江苏卷考查的是成语字形而非含义)对成语进行了考查,且都是客观选择题,分值3分。除天津、湖北和江西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外,其余各地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14套中7套专考成语,另外7套是成语和词语混在一道题中考查。要求选择“恰当的一项”的有8套,“不恰当的一项”的有6套。
一、命题规律、考点分布
14套试卷中共考查成语45个,其中使用恰当的有21个,不恰当的有24个,两者基本持平。这些成语,都是日常报刊上使用频率较高,又易出错的一些成语,没有偏难偏怪的成语。如果我们能从高考成语题的错项设计人手,审视其命题考查角度,了解成语误用类型,定能找出解题规律。为此,笔者根据2011年高考对成语考查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归类透析,为学生2012年的成语备考提供一些小锦囊。
二、解读透祈、备考锦囊
(一)望文生义
【考点解读】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还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不仔细辨析,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真题透析】1.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北京卷2题C项)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此处望文生义。
【2012备考锦囊】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明日黄花、不刊之论、不足为训、弹冠相庆、耳提面命、三人成虎、文不加点、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妙语解颐、登堂入室、不名一文、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细大不捐等。
(二)误用褒贬
【考点解读】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感情色彩,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真题透析】1.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新课标全国卷13题D项)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贬义的灾难很快来临。
2.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全国卷2题C项)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是贬义词。
3.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辽宁卷13题B项)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可改为表贬义的“死灰复燃”。
4.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山东卷4题B项)
闲言碎语: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含贬义。可改为“只言片语”。
【2012备考锦囊】易误用作褒义的贬义词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所不为、长此以往、绞尽心机、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一丘之貉、别有用心、衣冠楚楚、巧言令色、好为人师、为所欲为、天花乱坠、巧舌如簧等。
(三)用错对象
【考点解读】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及范围,若把握不准,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真题透析】1.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全国卷2题B项)
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
2.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山东卷4题A项)
漫无边际: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形容“史料”可用“浩如烟海”。
3.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山东卷4题D项)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使用对象为人。题中可改为“鱼龙混杂”。
4.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湖南卷2题D项)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
5.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安徽卷16题B项)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这电对象有错,应改为“息息相关”。
6.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四川卷3题D项)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这里应为“鬼斧神工”。
7.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广东卷2题B项)
自顾不暇: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对象用错,可改为“目不暇接”。
8.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浙江卷5题D项)
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
【2012备考锦囊】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相敬如宾、琴瑟之好、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筚路蓝缕、汗牛充栋、耳提面命、一挥而就、巧夺天工、豆蔻年华、络绎不绝、如履薄冰等。
(四)不合语境
【考点解读】成语运用时,由于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境,使用的成语与所处的语境不相协调,有时还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真题透析】1.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儿,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全国卷2题D项)
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而危急。用在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2.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北京卷2题B项)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
3.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
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北京卷2题D项)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不合“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之语境。
4.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重庆卷3题D项)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
5.——(注:备选成语为“洋洋洒洒”和“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天津卷3题第2空)
(1)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的多而杂乱。(2)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显然“洋洋洒洒”不合语境。
6.她喜欢这座沉浸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尽管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注:备选成语为“顶礼膜拜”“诚心诚意”“三步一叩”“毕恭毕敬”)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湖北卷3题第4空)
(1)顶礼膜拜: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多为贬义。(2)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3)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4)三步一叩:一种礼节,意为走三步就要叩一次头。①表示晚辈对祖先的祭奠方法,以示尊重;②表示对某种信仰的敬畏。根据语境,此处宜用“三步一叩”。
7.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注:备选成语为“深孚众望”和“深负众望”)的人。(江西卷4题③句)
(1)深孚众望:“孚”,信服。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群众信服。(2)深负众望:“负”,“辜负”。意为:深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应选“深孚众望”。
【2012备考锦囊】下列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
(1)望其项背—望尘莫及
(2)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3)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4)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5)无与伦比—不可同日而语
(6)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7)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8)一见如故—见钟情
(9)不拘一格—无拘无束
(10)乐不思蜀—乐不可支
(1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2)不负众望—不负众望
(13)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14)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15)刮目相看—绘声绘色
(16)首当其冲—首屈一指
(五)不合语法
【考点解读】(1)有些成语有其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只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若把它们用在肯定句或陈述句中,则不合惯用句式,属误用。(2)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假如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真题透析】1.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安徽卷16题A项)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好也指坏。(濡:沾湿;染:沾染。)此处宜用“耳熟能详”。
、
2.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安徽卷16题D项)
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与热情搭配不当。
【2012备考锦囊】(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等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2)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成语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或疑问句中。
(六)重复累赘
【考点解读】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2012备考锦囊】重复累赘的常有:无数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背地里阳奉阴违。
(七)谦敬错位
【考点解读】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2012备考锦囊】姑妄言之、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绵薄之力、敬谢不敏、不情之请等为谦词。鼎力相助、当之无愧、门墙桃李等为敬词。
三、有的放矢、备考建议
要正确使用成语,除平时多背多记、加强积累外,还要着重把握其错误类型。尤其是那些不合语境、用错对象、误用褒贬的成语要重点辨析,做到有的放矢。
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