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书名——《漂来的狗儿》,脑子里不禁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书中的狗儿是可爱的宠物狗吗?它从哪里来?又怎么会漂来?……
带着这份好奇心,悠然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漂来的狗儿》犹如一部封存已久的“电影”,打开它,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或是一段趣味盎然的岁月,这里有我们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也有许多长不大的烦恼……快乐也有忧伤,就让我们随着它再次回到那充满童趣的童年……
【作者掠影】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当代著名小说作家。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中短篇作品集《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及《中国童话》等。
【阅读标签】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奇特的年代。灰暗沉闷的生活禁锢了成年人的灵魂,却无法遏制孩子们自由奔放的性情。在“梧桐院”的小小天地里,一群中学教师的孩子和一个邻家女孩狗儿结成玩伴,玩得上天入地,花样百出,趣味无穷。聪明的小爱、博学的方明亮、高贵的小兔子、调皮的小山和小水、精灵般的小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狗儿……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孩子,是凡俗土地上开出来的摇曳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涂抹着温情和理想,闪耀出那个奇特年代的人性之光。因为他们“教师子女”的独特身份,每个人都在书香的氤氲中出生长大,相比于同时代的同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更广,见识更多,胆子更大,脑子更灵,更能够创造乐趣,让童年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纷呈。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的小说,趣味盎然的小说,快乐而忧伤的小说。书中的背景和人物仿佛一段封存已久的电影,作者架起放映机,银幕亮起,胶带走片发出“沙沙”的响声,人物就动起来了,笑起来了,招手把你带进荧幕中去了。你跟着他们一起捞小鱼,粘知了,看连环画《红楼梦》,给伟大领袖写信,在漂亮的芭蕾舞演员面前自惭形秽,惶惑于身体的发育长大,被侮辱被伤害而后抗争……最后影像定格,灯光熄灭,银幕隐入黑暗,你会有一声轻轻的叹息,心里想:物质最贫困的童年其实是精神是自由的童年。
【精彩回眸】
狗儿这个名字,听上去不那么雅致,似乎还有一点点侮辱人的意思。其实在我们小时候,身边叫狗儿猫儿羊儿的孩子多。大人们故意要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贱名,据说是名字越贱越好养活,阎王爷比较地官僚,一听名字,以为就是个不值钱的畜生,就丢开不管,孩子也就顺顺当当地活下来了。我们院里有个男孩,还是校长的儿子呢,比我大两岁,个子高高的,板儿挺挺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副长大了会做大事的模样,他在家里就被唤做小兔。那时候不时兴"青春偶像"的崇拜,要崇拜只能崇拜老头子,领袖人物,否则的话,小兔在学校里和我们院子里的地位肯定是至高无上的。狗儿裹着一身红布衫,躺在一只上了桐油的木脚盆里,顺大水漂到我们那个码头上的时候,应该还没有满月,眼睛闭着,屎尿糊了满屁股满腿,小拳头塞在嘴巴里当奶头,吮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就是不哭,完全地听天由命。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9斤大人说的。狗儿只比我大一岁,她闭了眼睛躺在脚盆里吮拳头的时候,我还在我妈肚子里没出来呢。
那只上过桐油的木脚盆,一直搁在豁嘴婶婶家的床顶上,狗儿曾经很骄傲地搬下来给我看过。脚盆是椭圆形,长两尺,宽一尺,睡下不满月的狗儿差不多正好吧,我当时这么想。我还想,如果狗儿津津有味吮她的小拳头的时候,一个大浪突然打过来,把脚盆打翻,狗儿落进水中,现在会怎么样了呢?她会不会顺着大水一直漂到长江,而后漂到大海,成了海龙王宫殿里的小龙女呢?那就有趣了呀,那样的话,狗儿可以带我们至海底去玩,只要扔一颗夜明珠开路,海水便往两边哗哗地分开,一条金光灿灿的大路直通龙王宫,还有仙乐齐鸣,礼炮奏响,虾兵蟹将们翻着跟头逗我们玩……我的天哪,那简直比电影还要神奇啊!
狗儿听我说了这样一段美妙的设想之后,翻了翻眼睛,很不客气地指出我的谬误:“要是我成了小龙女,我才不会认识你,跟你玩。”
我有好半天都没有咽过气来。我不能不承认她说得对:如果她是小龙女,跟我这样平民的孩子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我们不会成者好朋友。
说来说去,我还是应该感谢豁嘴婶婶,如果不是她当年收养狗儿,我不会有这样一个童年的玩伴。
听大人说,发大水的那天早上,豁嘴婶婶本来是到河边看望她的茨菰地的。水已经淹到了赭红色的石头,茨菰地的上空缓缓地旋转着杂物碎草,尖尖的茨菰叶完全不见了踪影。豁嘴婶婶跺脚哀叹,心想今年茨菰的收成,白是指望不上了。豁嘴婶婶一屁股坐在赭红色的石头上,有一点儿要跟她的茨菰们同甘共苦的意思。这时候她看见顺水漂过来的一团杂草中,有一只木盆摇摇晃晃。豁嘴婶婶个头小,当时又是躬腰坐着的,目光差不多跟盆沿平齐,因此没有看见木盆里吮拳头的婴儿。她以为木盆是顺水漂过来的无数杂物中的一样,盘算着捞上来可以废物利用,最起码劈了当烧柴,煮熟一顿饭是够了。她就随手折断了码头边的一根桑树枝,欠起身子去够那只木盆。这时候她才发现木盆很有些分量,不那么听桑树枝的指挥,沉甸甸地打一个旋,别别扭扭地躲开了。豁嘴婶婶很生气,她一向就是个不肯服输的人,她看见木盆不过来,一恼火,甩开鞋子就下了水,连下几个石阶,在身体差不多要飘起来的同时,一伸手抓住了盆沿。
豁嘴婶婶抓住盆沿之后才发现,脚盆里躺着一个穿红布衫的婴儿,她紧闭了眼睛,把一只小拳头塞在口中,吧唧吧唧吮得津津有昧。
豁嘴婶婶当时就傻了,惊讶得不知所措。她的第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是抬头,往河对岸看,往河的上游下游看,然后再扭头往河岸看。她大概想看到那个放漂木盆的人,那个生下了孩子却又打算将孩子弃之不顾的人。可是她的视野所及处,乌云翻卷,大水茫茫,岸柳低俯,人迹全无。
这样的话,豁嘴婶婶就不可能在抓住了木盆之后又将木盆放开了。木盆里躺着的毕竟是一条生命,如此赢弱又如此无助的一条生命,放弃她是一件罪过,人不怪罪,老天爷也不能允许。豁嘴婶婶于是并不情愿地抓紧了木盆,一步一步地带着它往岸上走,踏上赭红色的石头,又把木盆拖上去,弯腰抱起来,滴答着一身的水往家里走。
这样,狗儿就成了豁嘴婶婶收养的孩子。豁嘴婶婶活到四十岁,头一回尝到了做一个母亲的滋味。
悦读地图:狗儿不是调皮的小狗,而是一个善良胆大、心中满怀理想的女孩。狗儿是不幸的,是可怜的,还没满月就被遗弃了;但狗儿又是幸运的,受到老天特别的眷顾。她躺在木盆里顺水漂来,被好心的豁嘴婶婶收养了。她调皮、自信、爱跳舞,还演过不少舞蹈。围绕着狗儿,作者还写了聪明的小爱、博学的方叫亮、高贵的小兔子、调皮的小山和小水、精灵般的小妹等人。书中描写了这些孩子在一起捞小鱼,捉知了,去中学图书馆偷书,看连环画《红楼梦》……一连串的苦与乐就是他们多彩丰富的童年。
【作家心语】
这些昨日的影像,它们已经泛黄,可是并不破旧,更不破碎;相反,因为积淀了岁月的沉渣,反倒散发出怀旧的温暖,有大地深处的气味,有旧棉衣柔软的手感。不要急躁,选一个长长的假日,做完所有的作业,蜷在自己的角落,带上一点感恩之心,打开它,慢慢地读。那些成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男孩、女孩,他们会带着各自的体温、气味、笑声、眼泪,一步一步地走到你的面前。你可以触碰他们,凝视他们,跟着他们一起撒欢儿,疯闹,呼喊,尖叫,打滚,流汗,释放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而后知道什么叫做“童年”,什么叫做“自由”,什么叫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