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就行文而言,文章颇有特色,选三点作简要阐述。
一、巧妙的引用
大量引用名人名言进行事理分析,且所引者无不内蕴丰厚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引用名言不下十处,但我们阅读之后却毫无堆砌之感,反觉得文章说理透辟,思路通畅。为什么呢?仔细研读这些引用的语句及上下文,便不难从中找出答案。如第三段中的“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一句,作者引用朱熹《论语集注》的话对“敬”的含义进行解释,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说,为下文分析“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该敬”做了极好的铺垫,整个行文绝无语义和文辞之龃龉,两个人的话结合得如此精妙实在难得,读后顿生敬意便是很自然的了。
二、有力的论证
不管是敬业还是乐业,其前提是“有业”。有了“业”如何才能“敬”,作者在第3段先论述了“敬业”的重要,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加以证明。这两件事恰好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作者所列的这两个论据极有代表性,在中国来说这两种职业可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就其性质来说,两种职业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接着在第4段用了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的语句并作阐述,再列举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何种职业之于社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从业者敬业。不仅如此,作者还从反面论述不敬业的害处,并引用庄子、孔子语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说理尤其透辟。短短两节文字,用了大量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有理有据,论述精当,读后令人击节!
三、通俗的语言
由于是演讲词,一向主张文章应“平易畅达”的作者,自然特别注意语言表达。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通俗的短语,明白如话,毫无晦涩。譬如大量运用口语,如话家常。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咽气的那一秒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就颇有切合情境,凸显交流功效之妙。再如第四段中,作者在举例英、法两国的性质,在对英、法两国人在公事房里头的表现和走时的注意力之后说:“这些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句中“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用得尤其恰当,既直入中心,又体现语义表达的严谨,作者思维之缜密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写来不刻意说教,不用老套,让读者有如话家常感,不经意中明白道理,从而对职业有深刻感悟,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哲理深刻的好文章。
课文背后的故事:
梁启超早年受康有为影响而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参加“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回国,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党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担任教,专心著述。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造诣很深,建树颇多。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千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无愧一代宗师。
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给学生所作的演讲。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为什么推崇民族传统文化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