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742

[ 周薇 文选 ]   

遥梦敦煌

◇ 周薇

  【第四十一站:敦煌】
  图景图画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名闻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历经沧桑,从西汉到明清,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两千多年漫长曲折的历程。这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这就是敦煌,一座展现着大气,透射着异彩,又隐秘着神韵的城池;一个让世世代代炎黄子孙魂牵梦绕的神话;亦是一个不乏流光溢彩的古老传说。一直梦想着乘着飘逸的彩带与敦煌一起飞天;一直梦想着寻着古道足迹,感受塞外风情;一直梦想着风起沙舞时,感受沙飞漫天的恣意;一直梦想着手捧沙漠中的一湾清泉,那是一种何等的沁人心脾;一直梦想着……
  如今,梦圆了,敦煌就在眼前,此时,只有感叹,只有惊讶,只有心灵的震撼。
  
  敦煌的画
  
  飞天,是敦煌的梦,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梦。“起伏沙波见绿洲,莫高石窟半山修。僧徒聚诵笙歌处,商旅交往任自由。千年精华藏宝库,吾侪拾锦缀神州。”这就是敦煌的金冠——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大西北草原上纵横驰骋的游牧民族不竭的激情,这激情在敦煌就融化为炽烈的色彩和飞动的线条,以及四壁和穹顶充满动感的形象。
  诚然北魏的秀骨清像、宋代清新的缠枝和卷草图纹,会让人流连忘返,但真正震撼心灵的最属敦煌飞天。两对雍容大度、半裸上身的古雅少女手持莲花在天宇翱翔,衣带飘飘,花朵飞飞,面壁飞舞,触目一惊,不禁让人深思遐想,她们来自哪里,飞向何方?
  敦煌飞天,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千年的梦,它不仅仅是华夏子孙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日本前首相竹下登邂逅莫高后,感叹“百闻不如一见……就如同一个富有传奇和梦幻色彩的世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笔莫高“一个伟大的过去,会带来一个辉煌的未来”。
  
  敦煌的道
  
  王维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难以言说的离别、战乱之苦,自此以后,在人们眼里,阳关就是背井离乡、荒凉寂寞的代名词。然而“昔日出塞泪不止,今日喜有故人居”“今朝送君复西去,岂吝千杯供一醉”。走在今日的阳关烽燧下,春来塞外,林茂粮丰,葡萄飘香,鱼游鸭跃,一派塞外风光,“稻粱依旧泛秋色,珠实累累葡萄园”“疑是塞外江南地,白云远上祁连山”。尽管无情的岁月和风沙吞没昔日的城池关隘,但却丝毫掩盖不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阳关大厅上有一间水精堂,十分有名。站在这里,品味沙漠和塞外风光,“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别有一番滋味。
  落日残晖,古道瘦马,风沙轻舞,依依惜别……这或许就是人们印象中的阳关。无独有偶,“骚人西去唱阳关,灞柳千枝耐折攀。盛世今风吹古塞,玉门城外忆三班。”这诗说的就是玉门关,丝绸之路北道的起点。出了玉门关,丝绸便进入了楼兰古国,汉班超疏“但愿生入玉门关”,也即如此。它以疏勒河为屏,长城为线,西至盐泽,北达伊吾,南接阳关,气势雄威,曾吸引多少古往今来戍边良将和文人墨客为之折腰。
  古人有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此“玉门关”也成了遥远与荒凉的代名词。登城北望,断续长城自东迤逦向西,蜿蜒于平沙莽野之中,犹如龙游瀚海。长城内侧高峻处,烽燧土墩遥相呼应,顿增古道肃穆之感。古代边关戍卒就是凭着这道防御屏障,维护着西域的交通畅道,为来往的中外人民带来和平和安宁。登上古关城堡,还可见四周空阔浩瀚的景色,异彩闪烁的风姿,不禁让你骤然涌起一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自豪感。
  这里有险要的玉门关、阳关,有长达150多公里的汉代长城遗址,有已出土的流沙坠简……伴着沙漠的驼铃声,人们尤易想起“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情景,仿佛穿越时空的爱恋,置身千年古道中,听敦煌诉说她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敦煌的沙
  
  “鸣沙山畔听鸣沙,风静沙平别有声。更喜神起沙井水,一弯如月古今明。”敦煌的沙别具一格,它像一条白色巨龙横卧在渺渺大漠之中。夕阳下的鸣沙山,犹如一连串神砌的灿金字塔,巍峨耸立,棱角如刀刃。虽历经千年沧桑,风霜洗礼,却从未降低过它的高大,失去过它的棱角,改变过它的个性。
  敦煌的沙是亘古的,是永恒的。因为鸣沙山每天都以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舒缓而坦然,没有一丝波纹和褶皱。
  
  敦煌的泉
  
  “四面鸣沙半月泉,古今中外一奇观。十年浩劫无山寺,唯见清波照碧天。”早在汉代,月牙泉就因形似月牙而得名,古名沙井、药泉、神泉。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交相辉映,奇特壮观。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倒映出满天彩霞,所谓日月星云一泉涵。那水面不时地像溅上许多火星,闪出点点金花。风沙大漠翩翩舞,碧波泉水丝丝流,这就是月牙泉,它是沙的眼,是天的窗,一旦与月牙泉擦身而过,就会魂牵梦绕,看那,想那,念那,只是一弯月牙在心中。
  这就是敦煌,有道不尽的沧桑历史,说不完的传说故事;这就是敦煌,她用她别样的传奇人生不停地召唤着人们,去听她诉说两千年的兴衰荣辱,踏上征程,创造中华民族新千年的腾飞梦想。
  
  名迹名篇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鸣沙山
  清·朱风翔
  隆隆白昼轻雷鸣,
  阿香呼起驱车行。
  又闻殷殷奋地出,
  渔阳掺急声难平。
  惊风吹沙沙作雨,
  古潭老鱼立波舞。
  掀簸山谷轰喧阗,
  游人忽欲凌飞仙。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词)
  
  演习演练
  阅读王翰的《凉州词》,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地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四两句,有人认为是悲伤之语,有人认为是豪放之词,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诗歌前两句描写边地战士在欢快激越的琵琶声中,互相劝饮葡萄美酒的场面。表现出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放开朗,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2. 同意后者的看法。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思是: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之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