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25

[ 蒋兴超 文选 ]   

重点突出主旨明

◇ 蒋兴超

  编者按:记叙文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文体,但如何写好它却又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从本期开始,《作文技法指路专栏》将邀请名师,从如何让叙述更有条理、如何让语言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何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如何让叙述的重点更突出等几个方面论述写好记叙类文章的要领,同时将辅以实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期待通过这几个专题的学习,你的作文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若有问题可以和我们联系,将由名师为你作答。(联系方式请见目录页)
  
  名家启示
  一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上街,正好和一个骄横的年轻人碰了个照面。年轻人气势汹汹地说:“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
  旁边的人看看年轻人,又看看马克·吐温,都不知道这僵局将如何收场。没想到马克·吐温侧身而过,只说了两个字:“我让。”
  马克·吐温走过去了,人群发出了笑声。大伙理解那两个字是“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的延续,也就是说他给蠢人让路。
  马克·吐温一语双关,一下就抓住了对方的要害,置对方于尴尬的境地。
  写文章也应这样,我们要牢牢抓住写作重点,紧紧扣住文章重点进行选材、组材、布局和描写,这样中心就鲜明突出,正所谓重点突出主旨明。
  
  我们的语文老师
  ◎ 宋向英
  教室里,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新上任的语文老师正在颁布他的“施政纲领”,洪亮的声音响在教室:“我……生字不教,你们自己查字典;注释不讲,自己看懂;段落大意不概括,中心主题不归纳……课后练习的答案不讲,你们自己研究……”大家愣住了: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教,那么你还教我们什么呢?我们还要你这样的老师干吗?不明白,真不明白!
  老师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施政纲领,两个星期中,只是重复我们早在小学时就掌握的查词方法,预习课文、阅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我们自己读了两篇课文,并且宣布,要考试了。发了考卷,试卷上全是生字生词的默写、解释,课文的阅读分析,反正都是他不教的东西,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有发火,说:“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义,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第二天发了试卷一看,天哪,一字不差,还是那张试卷!又是一塌糊涂!老师看看大家,又是一句“明天再考”。大家吃足了苦头,谁还敢不拼命地看,第三次考试的成绩不言而喻了。
  我们恨死了,但是不敢不看,不敢不记,不敢不自习,为了那该死的考分!
  一天,老师让我们用“纷纷扬扬”这个词语造句。这还不容易!但他提了个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一个同学造的内容,大家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多多益善。同学们纷纷举手,用“雪花”“纸屑”“气球”“灰尘”等词语造了句子,老师一一作了肯定,接着问:“这些东西具有什么相似的特征呢?”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最后概括出了“小”“细”“轻”“多”的特点,老师很满意。可是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造的都是看得到的有形的事物,有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也能用“纷纷扬扬”造句?大家被问住了,教室里没有一丝声响。第二天,老师重复了这个问题,我心中的火山终于爆发了,我刷地站起来:“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说;你一再追问、苦苦相逼,你太懒了,你的懒名声早在学校里纷纷扬扬地传开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空气沉闷得像要爆炸,大家都为我捏了一把汗。
  “哈哈,”老师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你终于懂了,你终于明白了。小道消息,流言蜚语,某种信息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用‘纷纷扬扬’造句。造得好,造得好!”同学们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对于我的非难,老师只字不提。
  哎,我们遇到的许多好老师大多是带病上课、放学补课、深夜还在备课的。他们苦口婆心,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塞给我们。在他们的关心下,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学能力能有多少?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语文老师这也不教,那也不教,似乎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哎,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
  
  点评心得
  
  文章为了突出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有针对性地筛选了材料。对“考试事件”略写,而对“造句事件”详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都细致精彩。
  正是抓住了写作的重点,文章才显得内容翔实,错落有致,人物个性鲜明,情感表达得当,中心突出。
  
  方法指导
  
  1.叙述重点突出的含义
  叙述重点突出,指我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要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能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叙述和描写,那些与中心或主题无关的材料尽可能少写或不写。
  
  2.叙述重点突出的作用
  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是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基本规范和要求。重点突出,情感才会丰盈,人物才会立体,中心才会鲜明。
  
  3.叙述重点突出的写作技巧
  (1)场面描写法
  指抓住生活的精彩场面,用细致的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场面描写犹如特写镜头,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贴着生活抓住其精彩的场景,能让叙述的重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没有交待事件的背景,也没有花笔墨去写最后一堂法语课后还能否再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更没有写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和当地人们后来的命运如何。作者只紧紧抓住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课堂场景——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和韩麦尔先生的神情举动。
  场面描写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就像生活中的特写镜头一样,省去了繁琐的背景交待,也略去了不必要的结果陈述,直接抓住最具表现力的场面加以描写,这样重点突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过程详写法
  指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只抓住最有用的“过程”,而省去或略写其“背景”“开始”“结果”等,以突出叙述重点的写作方法。
  例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整篇文章按照“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顺序展开来写,但作者只把笔墨重点放在“遇于勒”“躲于勒”的情节上,因为它们最能表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市侩、刻薄无情的形象特征,对中心表现最有效果。
  (3)详略安排法
  指文章主体部分选用多则材料时,以刻意的详略安排来凸显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它特别能体现作者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应这样有重点、有主次、有区别地对待材料。
  例如课文《老王》,就是运用详略安排法的成功典范。杨绛说了原本素不相识的老王和“我们”之间的交往,有很多很多让人感动的事,给“我们”温暖,“我们”一直念着他的好,可她只选了和老王交往的三件事——为“我们家”送冰块,送默存去医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作者略写前两件事,而详写后一件事,因为它最能表现老王对“我们一家”的好。
  详略安排法,还讲究材料的合理布局。一般来说略写在前,详写在后;实写在前,虚写在后;一两则详写,其他略写。
  (4)正面表现法
  指文章对写作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叙述和描写,以此作为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
  对人物的直接叙述和描写,为正面表现;对人物的间接叙述和描写,为侧面表现。前者为实,后者为虚。文章应以实写为主,虚写为辅,实写是文章的重点。
  例如课文《芦花荡》,主要抓住老头子进行叙述和描写,辅以对大菱、二菱简单的叙述和描写,因为前者为正面表现,后者为侧面表现,以突出老头子的自尊自信、英勇智慧。
  (5)描写表现法
  指对文中的主人公进行细致入微、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描写,以突出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写人记事类文章,就是要塑造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课文《范进中举》,范进是本文的主人公,作者对范进的细节描写有很多。放榜当天,范进抱了鸡在集上卖,“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地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好不狼狈;邻居告诉他中了举人,他却以为人家哄他,“只装作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便要夺他手里的鸡,他只好无奈地请人家不要跟他开玩笑。这些细节描写,把范进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范进读报帖时,“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竟欢喜得发了疯,拍手大笑,满街飞跑,弄得披头散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狂念:“中了!中了!”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摹了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疯态,刻画出范进对功名的热衷,表现了他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巴尔扎克曾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说明,细节是写作的重点。
  (6)对比表现法
  对比表现分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对比是指对不同对象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而纵向对比是指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无论采用哪种对比方式,都要紧紧抓住其特征,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如课文《故乡》,作者通过对少年闰土(纯真、神气)和中年闰土(麻木、愚昧)的对比,表现了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对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言行举动的同时,小说的主题也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再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也是通过对十年前的紫藤萝(伶仃、稀落)和眼前的紫藤萝(茂盛、繁密)进行对比,来表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题。
  
  4. 叙述重点突出的注意事项
  (1)要学会列提纲
  我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学会列提纲(哪怕只是几个关键词语),时刻提醒自己哪些内容应当详写,哪些内容应当略写,这样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鲜明。
  (2)要学会紧扣中心
  选材、布局、角度、描写、结构都受中心的制约,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行文时要紧扣中心,这样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容易将中心表现得鲜明突出。
  (3)要学会直接表现
  要学会在事例中穿插有效的叙述和描写,用直接表现的方式行文,文章的重点就会凸显出来。
  
  余秋雨先生曾说:“好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唯有如此,我们写出来的人物才有特征,表达的情感才会动人,文章的主旨才会鲜明,正所谓重点突出主旨明。
  试牛
  
  小试牛刀
  
  请以“偶尔停一下,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材料,自定主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4)力求做到叙述重点突出(运用上面所讲的方法)。
  
  期待着你精彩的表现!
  
  优秀文章将有机会在本刊发表哦!快快拿起笔,书写属于你的精彩吧!

重点突出主旨明
目录

  •  /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