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31

[ 金东生 文选 ]   

纠结

◇ 金东生

  时下,“纠结”成了流行的口头禅。遇到棘手事、麻烦事、不顺心事,许多人口中都会自然地吐出“纠结”二字,很多同学有时也会呼叫“我好纠结喔!”
  原先,“纠结”并非常用词,一般人说话写文章,很少用到它。不过,古代汉语就有这个词,作动词用,表示互相缠绕。唐代李白的古体诗《古意》中就有“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的诗句。尽管全诗的意境象征着男女之爱,可是“枝枝相纠结”这一句只是说两种攀附类植物(女萝和菟丝)的枝条“互相缠绕”在一起,其中的“纠结”没有什么引申义。
  今天流行的“纠结”,却是一个多义词、多功能词。大约在2004年,一部动画片中有个角色大呼“纠结啊”之后,在网络上,“纠结”就渐渐流行开了。2009年起,“纠结”又进一步在纸质媒体上大显身手,并且用法多多,兼及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作名词。例如:
  (1)由于一些民办学校的特别要求,看似简单的简历,其实是教育制度给“小升初”家长出的一道命题作文,也带出了形形色色的家长纠结。(《新民晚报》2010年3月22日)
  (2)我来告诉你“蚁族”心中的纠结。(《东方早报》2010年1月6日)
  这两句中的“纠结”都是名词,表示甩不掉、解不开、理不顺的心结或情结。
  二作动词。例如:
  (3)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而是纠结在许多中国人心中难以驱除和消弭的困惑。(《联合时报》2009年8月28日)
  (4)最令我们纠结的社区难题:停车之难,群租之乱……(《新闻晨报》2010年1月13日)
  这两句中的“纠结”都是动词,表示陷入复杂而尴尬的境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三作形容词。例如:
  (5)事情很纠结,怎么理也理不清头绪,游走脑际就像钝刀子割肉,寝食难安。(《申江服务导报》2009年9月23日)
  (6)他顿时被难住了,表情越来越纠结,最后只好连叫几声“妈妈妈妈”完事。(《新闻晨报》2009年7月29日)
  以上两句中的“纠结”都是形容词。前者形容人的思绪极度困惑和混乱;后者则形容人无所适从,一筹莫展。
  “纠结”的流行,自有它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高速度、快节奏的年代,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人们遇到一时的困难,很容易产生种种“纠结”(名词),感到十分“纠结”(形容词),甚至“纠结”(动词)不已。但世上没有跨不过的坎,只要有信心,有耐心,一定能消除“纠结”,迎来阳光灿烂。
  (摘自《咬文嚼字》2010年第4期)

纠结
目录

  •  /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