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640

[ 袁岳 文选 ]   

社交应该成为生活常态

◇ 袁岳

  编者按:《语丝》是20世纪初期由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16位著名文人主办的综合性文学期刊。“语丝文体”的创作风格是:排旧促新,纵情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个小栏目取名“语丝”也正是源于此。这里的文字都力求新颖而有创意、优美而能启人深思,希望能引发你的思考与共鸣。
  
  随着开心网、新浪微博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兴起,“社交网络”这个词越来越被我们所熟知,社交从少部分人的事变成了大众关心的共同话题。这些网站急剧膨胀的市值证明了社交网络的重要,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讲,社交网络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社交的机会,不仅仅在线上的网络世界,更在于线下的日常生活之中。袁岳是著名调查机构的老板,也是热门节目《头脑风暴》的主持人,更是一个活跃的社交活动者,他从社交中学习,发现朋友以及合作伙伴,他也在试图推动更多人打开封闭的心灵之门,走向更广阔的社交天地。我们要试着在与外界的沟通中发现自己,正如他文章的题目,社交应该成为生活常态。
  
  我是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对于社交一事从小就略知一二,这来自于广泛而众多的亲友。但也有很明显的心理缺陷,就是觉得自己和那些都市与大户人家出身的孩子相比有某种先天的不足。当然从小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没有办法,所以好好学习几乎成为自己出头的唯一途径。而在大学呢,就知道应该在好好学习之外,还要勤奋地做事,很多的人是在做事时认识的,也不是奔着人去的,也有很多人是欣赏我做的事情而来认识我的。而我又是一个有心人,很认真地总结其中的一些缘由与道理,合适的放大不合适的放弃,这样渐渐地在社交上有点长进。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由着人的本性来说是应该社交的。但是由于我们保守或者有缺陷的家教的限制,由于我们某些不健全的师教或者朋友之见,由于我们在社会中曾经有过的某些负面感受,很多人对于社交一事还是很畏缩的,很多人认为自己本质上就是非社交性的。
  道理上,我们任何人都很适合社交,至少社交能力都可以在有一定的自觉并适当获得一点训练后有所增长。社交最重要的是通过行动克服社交恐惧,我们往往要给那些有社交恐惧的人提供行动机会。社交其实也不是单独的,它往往可以切入我们的任何场合,同时我们需要介入或者创造事件使得我们在与别人共同面对事件中建立关系,我们也可以由此观察别人的表现,辨别不同的个人;我们需要学习创造话题、制造气氛、表现独特个性等方法来介入到社交之中。
  在社交中我们需要了解对象的内容包括时间维度上的背景、现在的状况与未来的规划,也需要观察对象的风格、在具体事件中的反应与特殊的自我展示模式。如果我们把社交对象看做一个黑箱,那么需要我们用主动的交往刺激并促动这个对象,从对象的反应中找到进一步建立与发展关系的由头。
  当然在本质上,社交是一种技能,而且是相当个性化的技能,因此不管我们有多少社交的知识,最根本的还是要反复行动,以臻老练。若不行动,那么我们于社交必定是一事无成的,而只有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我们的经验教训,才能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合我们的社交模式。

社交应该成为生活常态
目录

  •  /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