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0期 ID: 151782

  

新疆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 肖可意 张建军

  内容摘要:写作作为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重要的一项,是语言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长期以来以HSK考试为指挥棒,因此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随着MHK考试的推进,写作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本文从实际教学中总结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预科写作教学 改革路径 建议对策
  
  预科汉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使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快速提高,是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培养与训练[1],从本质说预科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写作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课堂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专项技能课,内容包括字词的书写遣词造句、组句成文等。[2]在新疆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其中的难点,广大的预科汉语教师也在为提高预科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而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但从结果上来看,效果欠佳。从2011年起,全疆将全面推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或“MHK”),MHK考试综合了语言的各种实践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都将在考试中得以体现。而新疆以前的预科汉语教学都以HSK为指挥棒,注重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忽视写作教学,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MHK教学的效果和实践,我们有必要且必须重视写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MHK考试的需要。
  一.新疆传统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和加强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新疆传统的预科汉语教学重视语言的基础教学,词汇和语法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语言技能上,重视听力和阅读的训练,所以传统预科汉语教学条件下的学生在听力和阅读能力上都比较高。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的汉语写作教学任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造成了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教学滞后于汉语听、说、读教学。[3]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HSK考试的影响,应试条件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以HSK考试为指挥棒,老师“教”和学生“学”都必须以HSK考试为标准和依据,HSK考试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或学什么。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适应不了新形势下MHK考试的需要。
  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言综合能力高低的试金石,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运用和综合其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转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其个人素质和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写作课就是充分调动写作主体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此之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其结束预科学习阶段后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学生专业应用的必备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成为现代人才拥有的基本才能。所以为了满足MHK考试的高要求,更为了提高学生汉语的综合能力,我们必须重视汉语写作课在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如何提高新疆预科汉语的写作教学
  由于写作是学生汉语知识掌握水平的综合体现,在实际写作中自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母语的负迁移,本民族和外族的文化差异、所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等等,其中汉语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欠缺是主要因素,因此,汉语写作现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一关。[4]既然我们意识到了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写作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我们的预科汉语写作教学。
  1.全面重视写作教学,从思想上提高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从行动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写作课在整个预科汉语的地位。
  传统的预科汉语教学以HSK为指导,而HSK考试并没有写作的内容,所以教师和学生普遍对写作课不重视,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写作课,有的高校即使开设了写作课但是课时很少,教师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也并不认真,只是由基础课老师上课时稍带讲解,大家写写请假条、书信等等便完事大吉。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虽然也练习了写作,但是仅仅停留在写作的初级阶段,不能融会贯通,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便无法解决,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所以,如果我们不重视写作课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无从谈起。重视写作课,首先教师必须重视,教师必须充分研读MHK考试大纲,知道MHK考试对写作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教师要根据要求认真备课,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学生要重视写作。HSK到MHK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学生必须扭转传统的HSK考试思维,提高自己语言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考试中得以通过。第三,要适当提高写作课在技能课中的比重,合理安排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由于很多学校过去没有专门安排写作课的课时,现在为了通过MHK的考试就要安排必要的写作课课时,那么每周多少节课,如何安排老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将成为考验我们的现实问题。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根据写作课的特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写作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综合了语言的各项技能,比如,充足的词汇量,准确的语法,合理的逻辑思维,对问题的正确认识,甚至包括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总之,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写是一种综合了各方面技能的实践技能。因此,我们在上写作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写作课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首先,写作课需要一本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写作作为一种语言实践,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活动前的理论准备,即写作知识的讲授,那么如果有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能够有适量的练习。另外这样的教材也要充分地与MHK考试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更能够了解到MHK考试的题型,难易程度,评分标准等,这样更能够实现我们写作课的目的。总之,写作课并不只是一味地写,也需要我们进行写作知识的讲解,现在陆陆续续有很多种写作教材问世,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教材。
  其次,写作课应该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很快适应写作课的特点,或其本身写作水平有限,所以畏难情绪会很严重,他们懒于动笔,或者动笔也很不认真。这时,很多教师会非常着急,除了批评学生之外,很多老师会亲自上阵,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写作任务,以此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但是这样下去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对民族学生的写作训练方法,应该是有特色、有针对性的。[5]写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简单的写作题目,或是一些简单的图画,先让学生说,再让其写,说的过程可以适当地引导,比如,主题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人物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等等。到了中级阶段,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或者知道写作的主要程式和方法,这时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审清题目,在此基础上如何安排自己文章的体裁,结构,重点甚至字数等等。
  第三,适当地安排作业和练习,尽量使学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如何安排适量和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往往成为教师们头疼的问题。而在作业的批改中,如何批改也是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很多学生作文错误很多,如果教师全部修改,那么无疑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简单修改或不批改,则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地安排作业和练习。作业和练习不必多,但是一旦布置,学生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不必纠缠学生的词汇、语法错误,这些错误指出即可,重点是看学生的审题,立意,人物、事件安排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等等,尽量找学生写得好的部分并且标示出来,一些小错误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其写作的兴趣,不至于因为错误过多而挫伤其积极性。对于写得好的作文应该在课上讲评,甚至要求学生都要看一看,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有互相学习的过程和机会;对于作业和练习中的错误,学生应该及时改正,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写作,使学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3.要重视写作课课外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写作”本身。
  我们说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过程,需要写作主体充分调动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储备和能力,因此,写作课外的很多知识或者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要督促学生多读多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要只是局限于课上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养成独立、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尽量能够完成一定的读书笔记,笔记不必过多,可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抄一抄优美的句子,甚至可以把一些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摘抄下来,通过辞典等工具书把它弄懂。如果可以坚持下去的话,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收获的。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写写日记,写写时评,或者模仿例文进行重新创作等。
  其次,要把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结合起来。语言各方面的技能都是相通的,如果其中某项能力提高,都会对其他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后,其口头表达能力会有相应的提高,其听力和阅读能力也在快速增长;反过来,听、说、读的能力提高了,对其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四种技能中,“说”,即口头表达能力对“写”(书面表达能力)的影响最大,所以,教师在写作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完后再整理思路,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比马上就写的效果好。写作和口语表达是“兄弟关系”,希望可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最后,可以适当地讲解或传播一些汉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用“汉语”和“汉文化”进行思维,即培养出汉语的语感。语言是文化中的核心载体,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预科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学习语言,对汉文化了解或学习的较少,这样即使学生的汉语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往往也是肤浅的,形成不了汉语的语感,思考问题仍然是母语式的。所以,学习一定的汉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汉语的语感,为其将来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秀萍、赵永亮.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局限性[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2000(3):54.
  [2]王祝斌.谈新疆高校预科汉语写作教学[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3(3):57.
  [3]杨伟、崔新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写作教学探讨[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0(1):71.
  [4]杨德明.对汉语写作教学的认识与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2000(2):66
  [5]李建宏、刘欣枫.高校预科初、中级阶段写作课教学探讨与实践[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3):44.
  
  ※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高教项目《MHK与预科汉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批准号:TDGJ1102 )成果之一。
  
  肖可意,喀什师范学院汉教部助教,研究方向:双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张建军,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双语教育与文化变迁。

新疆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