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记叙文,顾名思义,应当有记有叙,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写记叙文所必要的步骤至少应有“输入—记忆”、“输出—叙述”两个环节,当然为了让这个表述过程能跳脱平铺直叙、按部就班的表达,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了。为此,特别来谈谈记叙文写作的三部曲——积累素材、表达情感、运用技巧。
关键词:记叙文;素材;情感;技巧
记叙文,顾名思义,应当有记有叙,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写记叙文所必要的步骤至少应有“输入—记忆”、“输出—叙述”两个环节,当然为了让这个表述过程能跳脱平铺直叙、按部就班的表达,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了。为此,特别来谈谈记叙文写作的三部曲——积累素材、表达情感、运用技巧。
一.素材的积累
写好记叙文首先要积累素材。素材就是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当然也可以是听到的、看到的,但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比其他素材更加真实,毕竟那是仅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广博的见识远比那些理论更加有用。写作贵在真实,真实来源于实践生活,再平凡的生活琐事,用心去看待、去挖掘,都会让我们有非同一般的感受。
例如,三毛在《沙漠中的饭店》中这样写到:“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包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什么东西?好像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都不是,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你一定想象不到这写得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粉丝,但是在三毛的笔下就变成了“春雨”和“尼龙白线”。而一道“粉丝煮鸡汤”和“蚂蚁上树”就这样给生活平添了不少的乐趣。
除了亲身实践感悟生活以外,课外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多读一些名家名作,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为什么呢?名家名作视野广,境界高,多读这样的文章自然起点也高,你的内心世界若得以丰富,那感知世界所悟出的人生哲理自然就深刻。当然阅读同龄人的作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取长补短,相比之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其实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靠大家自己去尝试。如果我们平时有一些思想的火花一闪而过,千万别让它错过,抓住它,可以将它记录下来,时常的翻阅一下,那是你个人的思想,而不再是从前的模仿了。有了思想就可以创造了,大家不妨为自己的思想准备一本小本子,随时记录吧。
当我们面对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构思,构思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写作文不太可能面面俱到,选择素材也不可能看到哪个好就都用上,必须要有所抉择。只要有一个方面突出,这个文章就是好文章,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你可以就选取一个事件来进行写作,当然注意事件的完整性,不管你是用倒叙、插叙还是其他的方式,总之你要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如果你选取几件事件来写作,你就必须要考虑清楚,几个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你所要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然后让你的材料围绕着你的主题展开,注意要点面结合,多角度描写,才能够有张有弛,使得整篇文章富有立体感。否则如果各个素材自成一派,整篇文章就会显得破碎不堪。
二.情感的表达
不论是平时写的日志、随笔,还是发表在刊物上的锦绣文章,其实都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工具罢了。正确的表达我们的感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表达技巧,同样也需要我们用一颗心去写作。怎么样化情为物,将我们的情感自然的融入到我们的文章之中呢?其实在收集素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开始培育我们的情感了。与其说是你的手在写,倒不如说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指导你写作。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将你内心的想法告诉别人,哪怕只是倾倒苦水,也是你敞开心扉的第一步。
为什么大家觉得有些文章真实,这真实,一半来源于素材符合我们习惯的生活常理,另一半则是因为文章表达了人们真实的情感,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很可能这篇文章只写了一个人一件事,但是这人这事极具代表性,这就会很很多人感同身受,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写文章的人多少会把自己的影子写进去,看文章的人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里头。一篇文章,不同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内涵,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也会挖掘到不同的内容。《红楼梦》就是如此,文学家欣赏它,考据学家研究它,历史学家分析它,甚至美食家也能从中获取美食配方。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红楼,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
我们中学生在写作时特别需要表达真情实感,文贵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文贵情真,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教师不要引导学生过高或过多地拔高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指导让我们的学生“真”起来,让他们“做真人”“抒真情”“讲真话”。
三.技巧的运用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树,情感是枝干,字句是叶花,没有华丽的花朵,也可以有朴素的绿叶。好文章不等于华丽的辞藻,相反空有华丽的外表,没有枝干的支撑,是禁不起仔细推敲的,更经受不了时间的考验。很多人误以为锦绣文章是指辞藻华丽,修辞繁复的文章,其实不然,锦绣应当是指人内心的丰富,也就是文章底蕴深厚有内涵。而技巧正是让文章锦上添花的工具。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有的人偏生就喜欢朴素的语句,有的人就喜好漂亮的句法,最重要的还是适度就好,文字只是载体,承载着我们的感情,只要正确的运用就能使文章发光发亮,正确不代表多用,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用上“推敲”二字也不为过。如何做到呢?其实在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时,我们不可以一味的求新求异,“新”与“异”固然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过多的采用则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且这“新”与“异”是否符合你所要形容的人事物的真实状态呢?天马行空未尝不可,只是那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的,脱离实际,一切都是空谈。修辞关键是要为笔下事物服务,切忌本末倒置。能用则用,不能用就罢了,这也好过滥用误用,毕竟过犹不及。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很可能一篇文章里会有人事物,但是总是会有突出的方面,小说一般是人物与事件交织在一起,人物推动事件的发展,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很难分开。写好记叙文,就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描写,来塑造你需要的主题中心。同时,写人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为了使人物形象丰满,肖像描写就显得很重要,要让人一眼就印象深刻,切忌脸谱化,公式法。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这需要我们去挖掘。语言描写则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职位。你不可能让一个小学生说出大学生才说得出的大道理,也不可能要一个贩夫走卒像学者一样咬文嚼字,塑造人物形象切忌凭空捏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你会收到不小的启发。而人物的动作,其实主要是抓住细节,把各个环节拆分成一个慢动作,在慢镜头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物的行为,以及蕴含在人物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但是有时候一个小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可能比一长串的内心描写更具有说服力。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不可能单纯写环境,总是要为人物的形象做铺垫。写事件则注重事情的合理性,为了造成一种夸张的效果而捏造情节,不埋伏笔,不做铺垫就会使得情节的转折十分突兀,也就是衔接的部分出现了问题,归根究底,还是没有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合理性。找到了背后原因,自然而然就会显得行文流畅,下笔有神了。其实写记叙文的技巧很多,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方能出真知,多练练笔,写作的技巧自然会有所提升的。
总而言之,文章是内心对人事、时世、情感、观念的表达,首先要言之有物,然后是言之有法。让文章来源于生活,又能高于生活,使人读后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思想的火花,它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李晖,福建宁德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