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家文人都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情有独钟。在他们笔下,鲜花含情,落叶遗恨,幽草凝愁,苍松显志……每一种花木都寄寓着诗人们深埋心底无法排解的浓浓情结。
“绿叶素荣,分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是屈原在《九章·橘颂》中所吟颂的橘的形象。此时的屈原因受排挤而遭流放,内心苦闷可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却仍心系楚国。你看那橘:碧绿的树叶繁盛茂密,洁白的花朵惹人喜爱,圆满的果实明光灿烂。这样美好的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它秉性不移,只生长在南国(楚国),不长于北方;它的根深深地牢固地扎在土中,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这哪里是在写橘树,这简直是作者在以美好的橘树自比,是他“不能变心以从俗”的刚正不阿、矢志不渝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志节的写照啊!
梅花,历来有古雅清逸的名士之誉。你看,万花凋谢,冰封雪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曾有多少风流雅士对之心仪,为之倾倒。据《梁书·何逊传》载:南朝梁诗人何逊在任扬州法曹时,官署后有梅花一株,他常在梅树下赋诗。后迁居洛阳,思念梅花而不得见,因请求再到扬州任职。到扬州之日,梅花盛开,何逊邀请名士饮酒赏梅。南宋诗人张道洽有梅花诗三百余首,其《吟梅》诗云:“村墅苔为径,茅檐竹作篱。神清和月写,香远隔烟知。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诗人风味似,梦寐也应思。”诗人对梅花的仰慕之情,何等殷切,连做梦都在思念。更有甚者,曾写下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北宋诗人林逋,一生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不娶妻,植梅养鹤,因而有“梅妻鹤子”之谓,为古代诗坛留下了一段虔诚而浪漫的佳话。在这里,梅花不仅成为古代名士群体仰慕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个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梅花与诗人的人格形象融为一体的当推南宋诗人陆游。他一生酷爱梅花,曾作《梅花六绝》,有“小亭终日倚栏杆,树树梅花看到残”和“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之句,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之情跃然纸上。尤其是他的《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遭遇排挤、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时孤傲清高的情怀,成为托物抒情诗中的极致。
自古以来,菊花就深受人们喜爱。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究其原因,恐怕在于菊花那耐寒傲霜的品格。“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陆游)许多诗人从菊花的品格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取向。晋代大诗人陶潜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做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解职归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怡然自乐。他在一首咏菊诗中写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对菊花傲霜倔强的品格作了高度评价,使后人赏菊,也得到很好的启示。为此,人们便不自觉地将他和菊花联在一起,目睹菊花,则心想陶令。
“芙蓉初出水,桃李忽无言。”荷花,亭亭玉立,高洁脱俗。在它面前,妖桃艳李也会自愧弗如。的确,荷花点染的湖光水色,分外秀丽。盛夏时节,碧叶覆水,红花映日,令人流连忘返。南宋杨万里脍炙人口的诗句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雨后斜阳,花苞湿润晶莹,珍珠似的水滴随着荷盖的摇曳而闪烁滚动,那更是清丽动人了。当秋风萧瑟,荷叶虽已衰败,但诗人李商隐却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情趣呢!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此,荷花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
“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潇潇翠竹,无牡丹之富丽,也无青松之苍劲,更无桃李之妖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历来被视为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之化身。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其爱竹之深。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是爱竹,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由于不满政府,鄙视逢迎,而寄情于竹。他画竹苍郁挺拔,“秀劲绝伦”,简直竹如其人。有首《竹石》题画诗,可看作是他为人的真实写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有《题竹》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把翠竹写成敢于反抗强暴的英雄,这又何尝不是在写他自己呢?
大自然中能引发诗人情愫涌动、激情勃发之花木比比皆是,在此难以尽述,我们在阅读古诗、体味意蕴时不能仅停留在诗歌的物象上,而应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人格、情感,才能准确理解诗人何以会寄情花木、托物明志。
(苏循通 江苏省连云港金山中等专业学校 2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