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11期 ID: 148829

[ 崔杰 文选 ]   

赏《蜗居》:看鲁迅小说情节、结构模式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 崔杰

  摘 要: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家,大都受到鲁迅的创作风格的影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创作中,又通过作品体现出来,《蜗居》正是如此。小说通篇讲饮食男女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着“生活秀”,显示出世态本色,在家长里短中透出生存哲学。鲁迅小说中的情节模式对它的影响可以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显示出来。
  关键词:看与被看 吃与被吃 《蜗居》
  
  鲁迅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1],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新时代的开端。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体现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里,其中的一方面就演化为“看与被看”等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彷徨》里有一篇小说《示众》,描写的是各种看客在看一个犯人示众,“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秃头的老头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的“抱着孩子的老妈子”、“‘雪白的小布帽的’小学生”、“工人似的粗人”、“挟洋伞的长子”、“一个连嘴也张的很大的像死鲈鱼一样的‘瘦子’”、“‘猫脸的’人”:“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他们到底在看什么?“看”犯人,但从头到尾又看见了什么?“白背心”、“草帽檐下的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犯人犯了什么罪?没有一个人评论,中间只有那个“工人似的粗人”曾低声下气地想请教那个一开始就研究“白背心上的文字”的“秃头的老头子”,“他,犯了什么事啦?……”结果却是“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小说似乎没有连贯的情节,所有的文字都指向一个“看”,显示出在场人的唯一关系:“看别人”和“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这种结构,让《示众》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衍生出深刻的意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许多篇目如《狂人日记》、《药》、《祝福》、《采薇》、《铸剑》、《肥皂》中诸如此类的描写也很多。在《药》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这“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透露出“看”背后的东西——“吃”,“看与被看”演变成“吃与被吃”的模式了。而后很快变成实际行动了,老栓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药”——“人血馒头”。一个人存在着,就是偶然与毫不相干的人相遇、发生关系,反过来再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2]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小说创作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如张承志、陈村、残雪、王安忆、张炜等,他们都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研究过鲁迅及其作品。当下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蜗居》,引起了观众的热议,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它对鲁迅精神的继承,如果仔细阅读小说文本,我们就会发现小说中隐含着的“看与被看”,“吃与被吃”。
  长篇小说《蜗居》,是一部都市情感小说,它通篇写饮食男女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着精彩的“生活秀”,显示出世态本色,在家长里短中透出生存哲学。每个人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自己、朋友、同事、亲人的影子。人们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上演着各种疯狂的举动,是《蜗居》最真实的蓝本。很多人不甘作“蚁族”,怕被“边缘化”,于是就拼了老命,千方百计地“弄”房,以求得一处安身之地。
  因为姐姐要“弄”房,殃及了“海藻”这条池鱼,使她变成了文明社会的一道菜,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海藻走上了“看台”被“示众”,继而“被吃”。
  一、看与被看
  (一)宋思明与海藻
  海藻是一个单纯的女孩,为了在她生活的这个城市里不让自己受委屈,她不断地跳槽。因为挣钱不多,她舍不得买当季的衣服,而是每周和姐姐交换着穿衣,但尽管如此,她觉得生活得很快乐。当看到周围的人为了生存而拼命时,“海藻觉得人生的轨迹有问题。每个人都在为口食拼命,把自己搞得不堪重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让自己在日子中承受痛苦,还是为了享受欢乐?关键是每个人都这样活着,从没有人质疑,这样的生活到底对不对。只知道必须要工作,每天不停地工作。一个月工作22天甚至更多,像牛一样地工作一个月,而像小兔子一样欢蹦乱跳的日子只有发薪的那一天。人要用30天的紧张换一天的松弛,这种现实也太残酷了吧!”如此单纯的女孩,却被命运放到了人生的砧板上。姐姐海萍要买房子了,打好的算盘里已经把她扒拉进去了,“最少两万,多多不限”。这对于手头上只有八千块钱的海藻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她只好四处借债,首先找自己的男友小贝,但因海萍是海藻的姐姐,不是小贝的,海藻碰了软钉子。就在她愁肠百结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挽救”了她,是宋思明宋秘书,这个早就觊觎海藻的人,借给了她“两万块”钱。
  宋思明,这个看起来像极了谦谦君子的人,其实早就“看”上了海藻,可海藻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早已被人当做“观察物”,看了很久了。
  1.一看
  海藻的新工作单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陪人吃饭是她的工作职责之一,也是她最讨厌的事情,所以尽管是在“外滩18号”,但“这顿晚饭,海藻梦游一样坐在桌边,嘴角扬着微笑,台面上的觥筹交错仿佛与她无关,满脑子都是月亮、星星、花的画面,还有那个笨笨的大熊的脸。因为幸福,海藻的脸上飘着一层粉红的晕;因为心不在焉,总是答非所问。…… 啊? 哦!”而“初次见面的宋秘书笑眯眯地盯着海藻看”,海藻在经过老板的数次提醒后,才“抬头看看宋秘书。这家伙长得很像《暗算》里的那个搞密码的什么云龙,人看着瘦小精干,背有点弓,穿着很普通的衬衫,笑面虎的模样,却显得很假。看年纪总四十好几了”。宋秘书有意无意地询问海藻的年龄、婚姻状况,对于海藻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对面的宋秘书依旧好脾气地看着海藻,也是一副笑模样”,但“老板的目光”却在“在宋秘书与海藻之间穿梭”起来了。
  2.二看
  在海藻受生活折磨的间隙中,老板不断地调理着她,“打扮好看点,有朝气点,不要穿高跟鞋”,并临时调她到“汤臣”俱乐部陪宋秘书打高尔夫球。但海藻“别扭地拿着球杆,好像拖着一条死鱼”,终于在无奈中完成了宋秘书和老板的各种需求,“老板察言观色,看宋秘书好像兴致很高的样子,就提议一起去K歌。出乎意料,宋秘书说:‘不了。我还有事。今天就到这吧!’挥挥手,上了自己的车。”
  3.三看
  “陈总让我给您送请柬,希望您能够光临杏林小区一区的落成仪式。”海藻把请柬恭敬地交给宋秘书。言来语往,却无意相邀。“哎!小郭!这个周六,我要去一趟淀山湖,不知道你有没有空,可能有些事情需要你的帮忙。”接着,宋思明又赠了海藻一部价值不菲的手机,心地单纯的海藻说“还是不要了,您留给您爱人用吧”,而老谋深算的“猎手”,四两拨千斤,“拿着吧!我爱人是不用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的。我倒是觉得这个跟你的青春朝气很相配。别客气了。这也是帮助销售商嘛!”几句话轻轻带过,打消了海藻的疑虑。
  4.四看
  我们先看宋思明的真情流露:
  “一个男人,一生总要有一辆好车、若干知己,和…… 否则这一生多失败?”
  “和什么?”
  宋思明摇头笑笑不答。
  “难道你都有了?”
  “如果我想要的话。”[3]
  正在宋秘书想打盹的时候,海藻的电话响起,是姐姐在催款了。海藻在小贝处碰了软钉子,正无计可施时,宋秘书“自然而然”地帮了她,并趁机寻找自己在海藻心目中的“迹象”。但他大失所望,因为他以为原本可以做“哥哥”,结果得到的却是海藻的“你要再想让我夸你年轻,我就把钱还给你,不借了”的话。可这反而刺激了他,激起了他的“雄心”。各种风韵的女人宋思明都见过,无论是身材标致的模特,还是娇小玲珑的少妇她们每个都面相不俗,但却都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就好像记不起前天与谁一起吃饭,喝的什么酒一样。每当别人盛情邀请他去体验所谓的“生活”时,宋思明总淡淡地说:“对不起,我对这个没兴趣。”
  偏偏这个海藻,一低头,巧笑倩兮,嘴角有两个酒窝,眼珠时而骨碌乱转,时而视线飘忽。她的灵气都集在那两只眼睛上,清澈却又深情。
  是的,深情。里面蕴藏着一种郁积的有穿透力的情感,只待轻轻一点,就奔腾而出。
  宋思明可以想象那双明眸,有一日会有晶莹剔透,温润湿热的泪水流出,只为他流。“她会是我的。我要让她知道我有多年轻!”宋思明对着镜子暗下决心。[4]
  正是海藻,激起了他生活的兴趣。
  5.五看
  当宋思明忙完了工作给海藻打电话时,单纯的女孩急忙道歉:“哎!你好!不好意思,我钱还没攒够。”实际上在海藻的眼里,他也就是一个放债的。但自作多情的宋思明早已准备着要转换角色了,他把海藻幻想成他设置的“场景中”的女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他看见“一个死胖子揽着海藻的肩,非常油滑地拍来拍去,不顾海藻的左躲右闪”时,他非常冷静,近乎平淡地走过去,站在海藻面前:“走,我送你回家。”然后拉起海藻,塞进车里。海藻也在此事件后“醒了”,她隐约感到了异样,知道了自己处于“被看”的位置,心中充满了恐惧。
  海藻内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就像是阴天,快要下雨,不舒服,苦苦的,涩涩的,揪紧地疼。
  ……海藻的眼睛在黑暗中发出黑暗的光。[5]
  从那之后,海藻与小贝沟通后,迅速地还了宋思明的钱和手机,以自己的方式和危险道别,飘然而去。
  (二)陈寺福与宋思明
  在宋思明“看”海藻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了“被看”的人,“看”他的人,就是海藻的老板陈寺福,他时时刻刻、仔仔细细地带着自己不可告人的企图“看”着宋思明。他适时地看见了宋秘书“笑眯眯”地“看”海藻——他的猎物,用心地“看”宋秘书的心思,他善于抓住眼前闪过的每一个细节:
  “哦,对了!以后,如果是宋秘书请你帮忙,你不需要跟我汇报,直接应承下来。宋秘书的事情是大事,其他工作要放在他的后面,知道吗?”[6]
  ……
  陈老板内心坚信海藻和宋秘书两人有一腿,海藻肯定会在宋秘书那里搬弄是非。自己对海藻好,宋秘书迟早也会知道。“既然上头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出去应酬,我还是有点眼色,替他养着二奶得了。”所以,陈老板一向好吃好喝伺候着海藻,绝口不提任何要求,打算以诚心感动对方,间接达到目的。
  他认为如果得罪了海藻,那就等于和宋秘书结下了梁子。于是他极尽谄媚之能事,奉承宋思明,以至于引起了宋思明的反感。宋思明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官场经验,迅速察觉到自己已成了陈寺福“看”的对象,并作出了反应,令陈寺福措手不及。但为了自己的利益,陈寺福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更加小心地伺候着。
  二、吃与被吃
   (一)海萍与海藻
  海萍打算买房,一竿子打翻了她那船上所有的人:自己的父母、公婆,甚至没成家的妹妹海藻,既“啃老”又“吃小”。海藻为了完成姐姐交给的“任务”,最终没能逃脱宋思明的温柔陷阱,可以说,是海萍间接地把海藻推进了“火坑”。就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眼里的大哥,是“吃人的”人一样,“在人吃人的社会,一个敏感的人本来就应该感到这么恐惧,但所谓的正常人因为在漫长的精神奴役中变得麻木,灵魂业已死灭,对这一切竟然习以为常,甚至浑然不觉。”[7]虽然这样评价姐妹二人的关系有点夸张,但与事实也是相符合的。海藻对海萍感情极深,她将姐姐视为她的命,所以为姐姐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在姐姐每次发生意外的时候,她都奋不顾身去帮助,像是“飞蛾扑火”,心甘情愿地送上门去“被吃”掉。
   (二)宋思明与海藻
  在明了“被看”,感觉要“被吃”的瞬间,海藻吐出“鱼饵”,设法脱去了鱼钩,第一次在精心编织的“网”中华丽脱身。但好景不长,姐姐遭遇的第二次“钱”的危机,很快波及了她,在小贝第二次的“世俗”中,海藻主动游向了鱼钩,找宋思明借了六万块钱,解了姐姐的燃眉之急,自己却一步步迈向“火坑”。
  “宋思明很喜欢看这个小姑娘一点一点走进自己的包围圈,慢慢地,掉进沼泽里。”[8]
  海藻“被吃”掉了。她一次一次地重复堕落、不能自拔,过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生活,欲罢不能,最后只落得了个凄惨的下场——“孕妇啊!怎么会成这样!孩子没了,子宫没了,家里连个人都没有”和“活该”、“硕鼠”诸如此类的社会评议!
  海藻悲剧的始作俑者宋思明,他有着冠冕堂皇的社会职业——市委秘书,八面玲珑,是长袖善舞的职场精英,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谦谦君子的人,骨子里却浸着“旧上海”“吃白相饭”的市井无赖的潜质:
  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见倒霉的则装慷慨,但见慷慨的却又会装悲苦,结果是席卷了对手的东西。
  第二段是威压。如果欺骗无效,或者被人看穿了,就脸孔一翻,化为威吓,或者说人无礼,或者诬人不端,或者赖人欠钱,或者并不说什么缘故,而这也谓之“讲道理”,结果还是席卷了对手的东西。
  第三段是溜走。用了上面的一段或兼用了两段而成功了,就一溜烟走掉,再也寻不出踪迹来。失败了,也是一溜烟走掉,再也寻不出踪迹来。事情闹得大一点,则离开本埠,避过了风头再出现。[9]
  对海藻,他使用的是第一段,“装同情”、“装慷慨”,“席卷了对手的东西”,海藻搭上了青春、爱情、人生、未来,到最后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对陈寺福,他用的是第一段的“用利诱”,第二段的“威吓”,结果也是“席卷了对手的东西”,如房子、金钱等等;到了用第三段“溜走”的时候,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却很难如愿,只能“溜到”神那儿去了:“警察将宋思明从车里拖出来,宋的嘴角挂着血,脸上全是玻璃茬,喉咙里呼呼冒着血泡,眼珠一个挂在眼眶外面。”[10]除了海萍,宋思明明显地在“吃”海藻,陈寺福也随波逐流了一把,他在推波助澜的同时,顺势“揩油”,也跟着“吃”了海藻。
  《蜗居》的作者六六用活泼鲜丽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当下的职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等,但笔者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人性中残酷与嗜血的一面。宋思明因着青年时期的“暗恋心结”,时时等待“梦回”一刻,而这个人受害人是“海藻”,但如果不是“海藻”,肯定会有“褐藻”、“水藻”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俘获,因为“猎手”时时张着捕捞的“网”。“当年的他就默默发誓,如果有一天,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而他能够有条件有勇气有能力,他一定不再错过。”[11]他面前随时“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12]。
  
  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版,第238页。
  [2]严家炎:《世纪的定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64页。
  [3][4][5][6][8][10][11]六六:《蜗居》,www.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2011年。
  [7]摩罗,许抄珍:《鲁迅》,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9]鲁迅:《鲁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版,第208-209页。
  [12]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81年版,第243页。
  
  (崔杰 山东省滨州学院中文系 256600)

赏《蜗居》:看鲁迅小说情节、结构模式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