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10期 ID: 147324

[ 吴学峰 文选 ]   

从王熙凤的出场看其地位和性格

◇ 吴学峰

  曹雪芹在王熙凤出场上作了精巧的构思和安排,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是为人熟知的经典。王熙凤迟到后,通过在林黛玉面前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言语、动作表演,让读者对其性格、能力、地位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就熟知王熙凤在贾府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泼辣能干的性格,所以觉得王熙凤的迟到和表演是理所应当的,很少问一句:王熙凤为什么敢迟到?
  王熙凤是否敢迟到,我们要看她在贾府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其实,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不能简单用“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来概括。首先,在男权社会里,王熙凤在贾府当家人的地位只是体现在贾府的后院中,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其次,在贾府女性里,贾母在权利最高层,王夫人是实际当家人,对于王熙凤来讲,贾母和王夫人是顶头上司,惟有极力逢迎。比如在夫妻关系上,王熙凤看似凶悍、泼辣,处处压制着贾琏,但其实她也是受到压迫的。“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一回中,凤姐生日,众人聚会,贾琏却乘机与鲍二家的私通,被凤姐抓个正着,凤姐大哭大闹,贾琏下不了台,先打平儿,后又拿剑追着要杀凤姐,本占着理的凤姐却吓得花容失色,往老祖宗那里求救。她得到了贾母的保护,但并未得到真正的支持。贾母开始训斥了贾琏,但接着又袒护说:“小孩子年轻,馋嘴猫似的,保不住不这么着,从小几世人都这么过来的。”显然通奸是被世俗默许的丈夫的特权,就是泼辣的王熙凤也不能反抗这种特权。同时贾母的这句话,也让她完全服从,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王熙凤地位至高无上,做事无所顾忌。
  在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府人物出场是很有层次的。先在“上房”里等着黛玉的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等等重要的家族老少媳妇,然后是贾氏三姐妹出来相见,王熙凤随后在众人“敛声屏气”中笑着迟到,随着林黛玉到两个舅母家贾赦和贾政先后间接出场,最后在熏染和烘托下,贾宝玉出场。当时,贾赦在家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贾政出去斋戒了,在男人主外的传统社会,接林黛玉这种家事是女眷做的,他们没必要专门出现。贾宝玉还愿去了,贾氏三姐妹本要上学,贾母允许“可以不必上学去了”,她们才出来见林黛玉。可见,作者对迟到或者不出现的人的事由都作了充分的安排,合情合理。在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在上房的时候,无论从地位上还是礼节上讲,作为贾府媳妇的王熙凤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能不出现的。
  王熙凤见完林黛玉后,与王夫人有一段对话:
  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很多人认为这段对话表现了王熙凤未雨绸缪、聪明能干,也解释了王熙凤迟到的原因,就是放月钱、找缎子,特别是她在找缎子上花了“半日”的工夫。从字里行间看,王夫人对王熙凤的迟到应该有所不满,她问“月钱放过了不曾”,潜台词应该是:“刚刚迟到是不是因为放月钱?”王熙凤显然有些心虚,就具体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而且所做的事都是奉王夫人之命,甚至把王夫人想做的事预先就做好了。“一笑,点头不语”,王夫人相信了王熙凤,也很满意,无话可说。
  从王熙凤在见林黛玉的打扮上可以看出,见面之前,她一定在打扮上花了不少时间,甚至在出场方式上也作了预先的准备,这应该是迟到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迟到还应该有深层的性格原因。首先,王熙凤想在这种场合下引起别人的关注,迟到是最好的方式,否则混在众人之中,自己的地位和形象都不会凸显出来。果然,林黛玉在王熙凤言行举止与众人“恭肃严整”的对比、贾母对王熙凤的笑谑中,体察到了这位嫂子的与众不同。其次,王熙凤也只有迟到,才有更多的机会单独与林黛玉对话,并借此狠拍贾母马屁,让自己地位更加稳固。在有充分理由作借口的情况下,王熙凤自然不会放过能出风头,表现自己地位、能力的场合,这是她锋芒毕露、心机重重的性格决定的。
  除了见林黛玉,《红楼梦》里对王熙凤的肖像有两次浓墨重彩的描写,分别是见刘姥姥、见尤二姐时,可以说每一次她都做好精心准备,表演到位。见刘姥姥时,她“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慢慢地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在看到刘姥姥时,“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王熙凤在一个村妪面前表现了自己的高傲矜持,威严神圣。见尤二姐时“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一身素服,出其不意的装扮也暗藏了来者不善的心机。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方面,王熙凤的性格决定了她要通过迟到来展现自己光彩夺目的形象和与众不同的地位;另一方面,作者需要通过王熙凤的迟到来集中笔墨介绍她,充分表现其性格、形象,让其深入读者之心。“性格决定命运”,王熙凤这样的性格也为她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从王熙凤的出场看其地位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