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因为要考试。那么老师对此会怎样呢?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是放弃。偶尔有老师课余写点东西,就被视为“不务正业”,这实在是一件极荒谬的事情。其实,写作是生命成长的一种方式,也是生命个体的一种自我教育。
教育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在诸多的小事中,总是蕴涵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启迪。因为写作,教师才会多留心身边的小事;因为写作,教师才会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因为写作,教师才会不断地去丰厚自己。我们每天的生活看起来是重复的,但重复中却有着诸多的不同。细心的教师,总会在小事中发现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得失,记录下来就是一种最宝贵的财富。
教师写作不仅促进了自身专业的成长,同时也成为一种倍受推崇的沟通方式。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文章,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碰撞;通过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你。自己的文章,如果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对自己是一种享受,对阅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间接经验的积累。
写作能促使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增长智慧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其视野会不知不觉地延伸到教育的各个层面,甚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相当的阅读积累,缺少了源头活水,即使有心写作也恐怕很难完成。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着一个教师的进取心与创造力。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位作家型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而一个不会写作的教师教学生写作,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和感受,哪怕讲得头头是道,到底是隔靴搔痒,难以切中肯綮。难怪有专家断言,能写好文章的教师也一定能够上好课。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他的生命状态是积极的、活跃的、灿烂的。写作非但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工作,反而会促进其工作。你准备写作,总得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细心体验,不断思考,否则哪来写作的素材、灵感、欲望、线索和观点?也只有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才有写作的源泉。写些教育论文、评论、随笔、叙事、案例等,动动脑再动动手,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督促自己去学习,无疑可以增强自己教育理论涵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写作不但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能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他对自然的感觉是敏锐的,会感受到第一缕春风的和煦、夏夜特有的静谧、秋虫呢喃的无奈、冬日午后阳光的无力。写些情绪感悟来记录生活,那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把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诉诸文字,发泄也好,自我欣赏也罢,与人交流也行,整个过程中,既可以调节生活的节奏、浮躁的心绪,又能领略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美好。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失意,在文字的表述下得到解脱。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他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深邃的。因为,他总是在思考,思考每一个新的教育话题,思考听过的每一则教育新闻,甚至对街头巷尾的一句广告词也能够大做文章,他总是站在教育阵地的最前沿,肯定或否定一些教育现象。写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揭露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主义,那么你教育学生时,就不得不有所顾忌。最起码也会注意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自己陷入教育教学的弊端之中。这样一来,你的教育教学目标、方向、定位,自然努力向素质教育靠拢。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他对生活的联想是丰富的。他会由孩童手中的摇铃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会由一杯清茶联想到远方的朋友,会由天空飞过的孤雁联想到友情的难得。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火热的心。同样,他能够拥有一颗爱心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自己的工作。
一个时常写作的教师,他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刻骨铭心的。比如写些批评乱办辅导班、乱订教辅读物、体罚学生、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等不良现象的文章,对照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那就可以避免这些低级的错误不在自己身上发生。要不,你肯定是说一套做一套,人格分裂的。把平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遭遇的问题拿出来分析分析,何愁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走向成功的路径有很多,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作为教师,一个时代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用写作升华自身的价值,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当一个教师以发现的眼光走进生活时,也许他原本索然无味的教学生活就会顿然生辉。当把那些只是平常的想法与细节在头脑中一次次地重现时,自己便由一个旁观者转变为跳出课堂来看课堂的一个反思者。如此,你的课堂就会小心翼翼地实现教学的自主与自省。因此,教师的写作不仅仅是记录生活,而是从琐碎与无奈中剥离出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活动,从而超越了教学生活的重复与枯燥。
我认为教师的写作不仅仅是对教学生活的思考、梳理、总结,应该有更广袤的天地。可以写写学生,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他们是教师教学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身上总会有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故事,或是带来喜悦的,或是带来烦恼的,或是带来思考的,或是出人意料的……只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留下记忆的,均可作为写作的对象。还可以写写自己,生活的、家庭的、校内外的,只要是你愿意让它留在自己的记忆中,或是在脑海中根本就抹不掉的记忆,也都是写作的素材。
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各种思想、矛盾,会不断地变化、奔突,而把这些复杂纠结的东西明晰化、条理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作。文字的表达可以让自己用心去审视、判断、权衡,从而做出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选择。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通过言语的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至于“不务正业”,笔者认为业余写作与教书育人并不矛盾。谁能在上课、备课和批改作业时写文章?上班期间不用说没空闲,就是有闲暇也无心思写作。可以这么说,自己的文章,几乎都是夜晚和节假日完成的,不过是把别人打牌、喝酒、聊天、游戏等时间拿来写作而已。
对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写作爱好的教师,总是睁着思考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事件、人物;具有写作兴致的教师,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自我的生存状态;具有写作冲动的教师,总是保持着一颗敏锐的心境,悉心地体察身边的冲突和矛盾,凝集点滴心灵感悟,汇成思想的洪流。
当然,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才能决定语文课堂的人文高度。也许在目前这样一种教育现实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作家型教师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我们既然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薪火的历史使命,就应该力争做一个作家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