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余秋雨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余秋雨认为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要摆脱平庸,他说:“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其实,阅读的快乐岂是我这根拙笔可以道尽的!摆脱了平庸的我们可以从日常功利心中解放出来;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饱尝精神升华的甘泉;在生命体验的超越中,构筑自我精神的大厦!
可是,我却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工作那么忙,哪有读书写作的时间与空间啊?的确,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很苦,我们很累。在现实面前,我们谁都无法逃脱功利的魔杖,挣脱功利的锁链。但有时静下心来不免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没有一点让自己的头脑汲取营养的时间了吗?我们真的陷入功利的泥淖而难以自拔了吗?我们真的不需要充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吗?有时静下心来我也常常会想:我们是不是像寓言里那只下山的猴子一样,在干着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我们是不是在建造物质家园的同时忽视了建构自身的精神家园?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精神食粮,能填补我们精神的空虚与缺失。欧阳修则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我不禁想起一个好听的词——“悦读”,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热爱阅读,那么,什么“苦”啊、“累”啊,也就烟消云散了,阅读成了一种快乐的遨游、精神的享受!记得钱理群曾说:“语文应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这话说得真好!套用一下钱教授的说法,我想说:“悦读”就是一种精神的漫游,是好玩的,是有趣的。
当然,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从功利阅读到享受阅读,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记得1999年的暑假,我的恩师,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原龙泉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送了一本《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书给我,并且给我布置了写一篇文章的任务,说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思想,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浙江省青语会将择时举行学习“三老”的论文比赛。
刚开始,我还不情愿,心想:“又要看什么书,写什么论文,暑假不是泡汤了吗?”但等我静下心来读进去,却发现自己爱不释手了。后来,我的学习心得文章——《让语文教学活起来》在浙江省首届青语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三等奖”。现在想想,在我整整20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比较重视作文教学,与这一次系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叶老曾经教导我们:“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作文的真谛,闪耀着叶老作文教学思想的光辉。
万紫千红春满园,徜徉于阅读的春天里,是何等的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当然,当你选择不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时,不妨出去走走,多去看看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等,多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也许社会这本立体的书会带给你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惊喜。
那么,请问语文老师,今天你“悦”读了吗?
(作者单位:丽水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