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60分的分值让人无法不重视,多少考生因一篇佳作而步蟾宫折桂花,又有多少学子在写作上一失足成终生恨。这一切提醒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必须注重写作教学,提高对写作复习的认识,帮助学生度过这道难关。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短短的一年内帮助学生啃下作文这块“硬骨头”,绝非易事。但是在学生现有语文素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与点拨,进行有效的训练,考场上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现把我们的高三作文复习的方法——“六不”策略汇报给大家,以期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一、专题指导不放松
对整个高三阶段的作文复习,教师要心中有“谱”,我们的做法是以单元为序,分周落实,努力做到三明确:阶段性指导的目标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
第一单元(9月到10月中旬)按文体指导。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三类,指导时上述类型可按周交叉进行。
需要明确的是,高考作文尽管一般都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字样,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其实就是考三种文体——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而已,而且从历年的经验来看,记叙文、散文得分普遍较低,议论文很容易得高分;但2009年山东卷的《见证》又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写记叙文的比较容易得高分,写议论文和散文的得分又普遍偏低。鉴于这种情况,复习时就不能厚此薄彼,而应该大撒网,广捕鱼,各种文体都要精心训练,做到有备无患。何况新的形势已经向我们昭示,高考作文并非大家原来设想的由议论文一统天下,而是要根据文题、材料和话题的内容,以及学生本人最擅长的那方面来决定采用哪种文体。
第二单元(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高考常见作文类型的指导。以《考试说明》有关内容为参照,大致分为“人与自我”、“人与家庭”、“人与学校”、“人与祖国”、“人与人类”、“人与社会文化生活”、“人与自然”等7大板块。
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中,有目的地穿插训练高考常考的三种类型的作文,即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且在这一阶段的前两周重点练话题作文,练习的时候围绕上面提到的7大板块内容。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外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互批互改以及优秀作文展示,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关于各大内容板块的素材,最大可能地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阶段,要求学生记载和整理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第三单元(12月下旬到春节放假)高考作文专项能力的指导。分审题、组材、谋篇三节,或具体成文,或口头训练,每节各安排两周的训练时间。
第四单元(高三下学期开学到4月中旬)高考作文的专项指导。可把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归类,以题型为参照,围绕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展开分析,从高考作文题容易出现的问题、高考范文及点评、命题趋势展望、主要题型举例等方面进行指导。
第五单元(4月中旬到5月上旬)自由作文训练和特长文强化训练的指导。自由作文除要求800字左右外,其余不作任何限制,目的是让学生在严格的文体、考点和题型等专项训练之后,放飞思维,“我手写我心”,培养围绕中心拟题、立意、表达的能力。
第六单元(5月中旬到高考)个别辅导与查漏补缺。考前3周,停止整篇作文练习,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将全年的作文本整理成册。老师利用自习课或晚修时间帮助学生挖掘得分点,寻找突破口,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经过前面众多环节的复习,各种训练都有了,而有的学生却常常面对作文题不知道写什么,这时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以减轻学生的惧怕心理,激发其表达的欲望,点燃其写作的激情。
二、自由练笔不懈怠
在实施上述写作措施的时候,别忘了学生的自由练笔。自由练笔是学生挥洒个性和记录思维灵感的空间,也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最佳舞台。所以,教师要学生坚持每天自由练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鼓励学生多进阅览室,积极广泛地阅读。这样才可做到“跳出高考备高考,跳出语文学语文”,真正体现语文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而且,对于练笔中的优秀作文,我们采取了课堂上赏读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课前演讲不停止
不少教师一到高三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课前演讲这一有效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面和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途径,认为这是低年级的做法。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和偏激的。首先,高三学生并不因为年级的升高语文综合素养随之有很大的提高,而课前演讲就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途径。因为无论学生选择演讲什么内容,他都需要进行筛选阅读。筛选阅读的过程就是语文积累的过程;选出演讲的文题后,他还需要进行语言的搭配组合,这一过程无异于一次写作文的过程。何况。课前演讲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等等。
如果教师对课前演讲的内容精心构思,效果就会更好。比如可让学生围绕“走近古今中外名人”演讲,要求内容上不重复,那么几个月后,学生就能够积累上百位名人的小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资料、伟大事迹或者奇闻逸事,还能够体会到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内外因,感受到这些名人的人格魅力。
四、课外阅读不敷衍
一般来说,学校的阅览室对高三学生形同虚设,学生的潜意识中感觉读点东西还不如做点数理化题有成就感。关于这一点,教师要端正学生的认识,一是靠课前演讲促进学生在周末余暇时间走进阅览室。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引导,比如上课的时候,故意留白,让学生带着疑问到图书馆借书或到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
五、表扬鼓励不吝惜
别看学生上高三了,都快成年了,但仍然有一颗似成熟而又未成熟的心,他们非常渴望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所以,当学生的作文有些许进步的时候,哪怕是材料作文不跑题,命题作文不篡改原题目,书写比以前有进步,字数不再不够,等等,教师一定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009年端午节,我们布置了“百行孝为先”的校级征文大赛。当时主动参赛的学生不多,有些学生还是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的。我们加班加点把作文批阅出来,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和创新奖,然后举办有学校领导参加的隆重的颁奖典礼,给获奖同学颁发了大红的获奖证书和一本精 美的练笔本,并和获奖同学留影。而接下来的六月份,我校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报名学生不计其数。最后,我们共有4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11名学生获得全国二等奖,12名学生获得全国三等奖。我们同样颁发证书和奖品,另外还把他们的名字和获奖作文题目张贴到宣传栏上,把作品分别刊登到我们年级的刊物《励志》上。这些大张旗鼓的表扬,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语文活动不糊弄
要想让学生啃下写作这块硬骨头,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得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会交流,学会沟通,有话说,有事写。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长途拉练、军训、社区服务、演讲比赛、元旦晚会、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捕捉住自己的思维火花,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板报、校报资源,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高一,我们编印了校报《奠基》;高二,编印了《励志》;高三,又开始编印《超越》。除此之外,我们从高一到高三一直编写着既倡导学生读书又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并能刺激学生积极写作的小报《读点》。
在此,借用我们《读点》的发刊词结束本文:“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丰富人生,不读书,我们的生活里就失去了阳光;不读书,就荒废了先辈们传给我们的珍贵的人生智慧,同学们,让我们热爱读书,一起来读书吧!”多读书于写作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