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4期 ID: 147116

[ 张丹东 文选 ]   

“伐\侵\袭\攻\征”辨义

◇ 张丹东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与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资源,进行了一系列不义之战。《左传》中可见颇多的军事术语,如“伐、侵、袭、攻、征”等。这些词都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因战争性质的不同以及具体环境的限制,所以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伐”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戈,像用戈砍人头,本意指砍杀,引申为攻打。古代战争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等级的。首先必须公开宣战;其次,进攻他国要有声讨的理由或借口,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最后,携带钟和鼓,表示正式开战,如《曹刿论战》中齐国攻打鲁国,故有“齐人三鼓”等语。如有以上这三者兼备的战争就可称为“伐”。

“伐\侵\袭\攻\征”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