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语博大精深,包括音乐艺术、书法艺术,也包括建筑艺术。这里,着重谈谈成语里的建筑艺术。比如,下列成语就与建筑有关。
大相径庭 径,门前小路;庭,庭院。因为“径”狭窄、悠长,“庭”方阔,面积大,故二者从形态上来看,差别很大。为此,这个成语后来也就形容事物之间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一说径与庭之间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门(门之左右还有“塾”),所以,形容“事物之间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也成立。
门庭若市 门,大门;庭,院子。值得注意的是,此门多指临街的大门。因为古代建筑特别讲究——庭前有门,室门曰户。门与户自不同。《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有这个成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用以形容进谏的人多。后来也指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
祸起萧墙 萧,通“肃”,古代宫室内(一说宫门外)作为屏障的矮墙。其体制与作用大致与后代民居大门的照壁相类似。《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何晏集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内部祸乱称作“萧墙之祸”,或称为“祸起萧墙”。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行平等的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升堂入室 也作登堂入室。堂:厅堂;室:内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因“堂”与“室”有前后、深浅之分,所以,这个成语就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钩心斗角 心:宫室中心;角:檐角。“钩心”是说密集而整齐的屋檐像钩子一样向中心汇聚;“斗角”是说屋檐的檐角像兵戈争斗,交错在一起。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此成语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若将以上成语按次序排列一下,就会得出古代建筑的一般布局:径、门、庭、萧墙、堂、室。而后面的两个成语中,一个是形容规模的,一个是形容外观的。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