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5期 ID: 146720

[ 邹才云 文选 ]   

快速把握记叙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 邹才云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文体。如何快速把握记叙文内容,进而理清记叙文结构,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位教师及学生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快速把握记叙文内容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题目快速把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题目常常可以帮助读者推测记叙文内容,迅速在文中找到相应文字,进而迅速把握文章内容。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先分析题目:“谁的背影”、“写了几处背影”、“为什么写背影”。然后速读全文,找出文中体现这些问题的文字,文章内容的把握也就迎刃而解了:写的是父亲的“背影”,“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开篇点题,第二次是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去的背影,最后一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刻画“背影”是表现父子深情。
  二、根据表达方式快速把握。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中如果能迅速准确把握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内容,对记叙文内容的把握也就能迎刃而解。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从表达方式来看,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议论,结尾“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也是议论,中间部分属描写,这样一分析,其结构就显而易见了。
  三、根据人物出场快速把握。刘鄂的《明湖居听书》,把握住了文中人物(看众、琴师、黑妞、白妞)的出场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层次结构。鲁迅的《故乡》写了少年闰土、中年杨二嫂、中年闰土等,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把握住了这些人物,也就把握住了课文内容及结构。
  四、根据时间、地点变换快速把握。都德的《最后一课》写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事,地点也随上学路上变换到课堂,由课堂的语法课到习字课,再到历史课,这些都展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阅读时抓住它们,文章内容的把握就会很轻松。贾平凹的《月迹》分别写了月亮在竹帘上、在院子里、在酒杯里、在水中、在心中,找出这些地点,分析在这些地点发生的事,也就把握住了文章内容。
  当然,要快速准确地把握记叙文内容,方法还很多。在阅读中,只要我们能抓准某个切入点,然后顺着理下去,快速把握记叙文内容应该不是难事。
  (作者单位:垫江一职中)

快速把握记叙文内容的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