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3期 ID: 146647

[ 孔令元 文选 ]   

利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孔令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积累教材知识:用好“教材知识积累本”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本知识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言文知识等。这些知识在教授时多以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在学习时或直接在书上勾画,或临时记在书上,非常零散,不便于课后的强化复习。针对这种现象,“教材知识积累本”就可派上用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购置一个活页笔记本(便于灵活抽取和增减页码),分别以10页为一个专题,在每个专题首页上标明字音、字词、成语、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言文知识(还可细分为实词、虚词、句式等)、名言警句等不同类别。在每一课开始讲授之前或结束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整理上去,教师可以定期做检查。这样,“教材知识积累本”既可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也可作为课后强化的凭借。期末复习时也减轻了学生复习阶段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使用时,教师应经常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坚持此习惯,以此贯穿整个中学学习过程。要经常检查使用情况,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下功夫。“教材知识积累本”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中高考语文所要涉及的考点,可以想见,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一习惯,到考试时收获的不仅是优异的成绩,而且还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培养学习方法和写作能力:用好“语文感悟与写作本”
  课本知识的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语文感悟与写作本”的主要目标即是如此。“语文感悟与写作本”要求学生设置以下几类题目来进行写作:第一类题目是“我的语文学习与反思”,这一专栏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学生可根据近期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不当之处。第二类题目是“本课我学到了什么”和“每篇课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重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能力。第三类题目是“生活感悟”和“灵感一现”,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这些栏目除了第二类每课结束后必写外,其他栏目可随意选择,保证每两周完成一篇。教师可定期抽查,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作整体纠偏或个别指导,也可让学生互查(需征得学生同意),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共同进步。也可定期采取“课堂五分钟”活动的方式,以“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为话题,开展课前学生小演讲活动,借此提高表达能力。
  三、拓展语文学习视野:用好“语文知识剪报本”
  中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毕竟有限,一些学生尚不能满足。为此,为了让学生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可在报纸杂志等传媒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以剪报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课文预习入手整理资料,可引导学生从某一专题出发有目的性地剪辑资料,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入手积累相关资料。也可不作规定,凡是看到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作剪报摘录(前提是必须与语文学习相近或相关)。教师可定期让学生自行交换剪报本,养成与他人相互交流切磋的习惯,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态度。学期结束还可组织评比优秀剪报本,让学生交流剪报经验,并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
  以上只是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具体的操作过程还可根据实际安排得更为精练灵活,不必拘泥于以上的条条框框。用好三个语文学习本,关键是有效落实。有了教师的细心引导,学生逐项落实并坚持不懈,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是难事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中)

利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