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6期 ID: 136257

  

山水文学中的三种文人情怀

◇ 陶 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流连忘返,吟唱歌咏,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美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穿过这些不朽的山水作品的表面语境,不难发现其中表现的正是文化人的人格精神,综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山水诗文,其中大致流露出作者的以下三种情怀。
  一、入世
  几千年来,孔孟的儒家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们认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因此他们热心从政,以功业自许。“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响亮宣言,充分表达了汲汲于用世的坚强信念。
  这种积极入世、渴望一展抱负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古典山水作品中。诗仙李白一生眷怀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业。杜甫的抱负亦不同凡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孜孜以求的辉煌境地。即使被视为隐逸诗人的孟浩然其实也是身在江湖,心怀魏阙。以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为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展现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磅礴的气势中流露了诗人“端居耻圣明”欲一登仕途的迫切心情。
  同样写洞庭湖美景的诗文,让我们翻开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尽管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岳阳楼景色,但写景不是目的,只是铺垫,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以谈个人的政治抱负。文中描绘了洞庭湖一晴一阴两幅壮阔的图景,以引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抛弃个人荣辱而胸怀祖国。在这里,古代文人积极入世的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追求功名富贵,而是要安社稷、济苍生,即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
  二、遁世
  老庄的道家思想与孔孟的儒家思想,几乎是中国文人的两条精神支柱。时而消极遁世,主张清静无为,时而积极入世,渴望大有作为。当他们的人生道路,尤其是仕途遭遇挫折时,他们便栖身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在和谐静美的山水中抚慰受伤的心灵。
  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当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由于个性高洁,他与浑浊的官场格格不入,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毅然辞官回家,过上隐居归耕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里,他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面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他一个人无力改变,只能在理想世界里虚构了这样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和平安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令人陶醉的世外桃源。
  这种厌恶官场、遁迹山林的思想在古代文人思想中具有普遍性,这类山水作品可以读到很多。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也堪称此类山水美文。从段首“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享受自由的轻松惬意!“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水是那样清澈、透明,如作者的心境。“异水”如是,那“奇山”更富情趣,苍翠连绵的青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空山幽谷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简直是一支大自然的交响曲,陶醉在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中,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鄙弃功名利禄之心跃然纸上。
  三、傲世
  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而那些才华横溢而又刚正不阿的文人,其命运大多相似,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一种从容潇洒的傲世情怀。这类古典文学作品,既不像《岳阳楼记》那样积极入世,也不像《桃花源记》那样消极遁世。它们所体现的是作者保持个人的独立人格,卓然立于世间的傲世情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诗人苏轼贬谪黄州时期,当时诗人生活困窘,政治上倍受压抑。在这种阴暗沉郁的政治背景下,作者与友人同游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诗人却能悠然自得、从容不迫,并触景生情,因情悟理,写下了这首具有深刻启悟的词章。
  起调的“穿林打叶”之声,显示出风雨来势凶猛,可作者却以“莫听”二字点明狂风骤雨不足萦怀,因为此刻在沙湖道中的他,正“竹杖芒鞋”神情自若,吟啸而来。“何妨”两字,轻松俏皮,体现出作者勇于挑战的精神,“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感觉,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情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漫步在烟雨迷蒙的崎岖旅途中,任其自然,毫不在意。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无晴”饱含人生哲理意味: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必在意?
  纵观全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在人生风雨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卓然前行的独行侠形象。这种借山水表达自己卓尔不群的傲世情怀的作品还有《登飞来峰》、《望岳》、《始得西山宴游记》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百年来,这些诗文与山水共存,山水因这些诗文而闻名遐迩,引起人们无限向往。诗文中蕴含的种种文人情怀也随这不朽的山水流淌至今,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作者通联:江苏淮安市楚州区钦工中学]

山水文学中的三种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