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创造多种学习机会与平等和谐环境,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是分层递进教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的教学理念。
一、了解学情,合理分层
对学生了解的程度,是实施分层递进阅读教学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按照新课标精神,在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爱好、个性特点等进行一番调查了解,以便为分层找寻依据,做到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分层递进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
第一步:分层次,同促进——高一(上)
教学要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开始教学以前就应该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检查,以便确定学生学习的基点和出发点,并向他们提出分层递进阅读教学设想。
由此,第一件任务,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的差异状况,把全班学生按上、中、下分成A、B、C三组,再把B组分为中上、中下两组;A、C组人数较少,约各占25%~15%,B组中上、中下人数约占50%~7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把B组一分为二,让A组和B组的中下合为一组, C组和B组的中上合为一组,分别坐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对踊跃朗读或发言的给以加分。
第二步:重组合,促发展——高一(下)
高一分层阅读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意识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各组(尤其是B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合理调整,重新定层次。具体的做法是:取消C组,留A、B两组;仍采用同桌帮、教的办法安排座位。由于层次的变化,C组学生升格为B组,B组中下一部分升格为B组中上,B组中上又有多人升格为A组,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就能够进一步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超越自己的过去。A组学生要防止滑入B组,又要与B组升格者竞争,也只有努力向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互帮共进,你追我赶的良好的语文学习风气。
第三步:讲优化,抓效能——高二、高三
高二起,由于学科数量的变化,学生兴趣爱好的变异,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学生潜能开发不一等原因,语文学习进展情况必有所不同。为使学生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学好语文,教师在把握每个学生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适时作必要的调整。其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升格的多(每次各组1~3名)降格的少(每次只个别组1~2名),逐渐增加A组人数,减少C组人数。
这样,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足够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分层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范式
明朝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说的就是教学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进步。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上就要考虑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要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面向A、B级学生。把“面向全体”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都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教学的理念。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1.阅读教学总体步骤
语文分层递进阅读教学步骤,由“合→分→合”三步组成。每一步都注重体现在新课标精神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1)合。这是阅读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 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心理氛围和为各组学习作准备。这一步骤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活动支撑。引入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复习旧知,侧重于照顾A组学生;总起性学习活动是明确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引发A、B两组学生自觉思考。
(2)分。这一步骤主要学习新知和教材主体,它由根据学习提纲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来支撑。“分”就是要突出对各层次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交流探讨为主导,扶中有放,放中有扶,加强阅读训练,着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以及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3)合。分组学习后,教师再组织“合”, 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薄弱环节,它由层间互动的学生主体学习活动与交流来完成。
因此,语文分层递进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2.阅读教学实施形式
一是“局部复式”教学:在一堂课的某一时段,教师对A、B级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同时安排C级学生做基本的巩固练习,或者安排A、B级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练习,而针对C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再作讲解。
二是“台阶式”教学:在探索新知识时,充分发挥A、B级学生的示范作用,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时,侧重训练C级学生,指导A、B级学生辨误指正,使全体学生在训练中上一个台阶。
三是“搭桥式”教学:在开发潜能、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为C级学生达标“搭桥”,即通过把大题化小,设立若干子题,化难为易、循循诱导,牵着他们过桥,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训练的目的。
3.阅读教学分层作业
阅读教学分层作业强调“三分”:一是分层布置。如C级学生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必做题,而A、B级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二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级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实际上,分层促进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是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有效激发。教师在分层促进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欲望的激发。因此,在实行分层促进教学的过程中,这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及时反馈。教师要强化堂堂反馈矫正、课课过关、单元过关、人人达标等检测辅导措施,把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每个学生身上,建立并完善作业检查制度,及时弥补漏学或未掌握的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二是辅导差生转化。这是分层促进阅读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自觉做到“三落实”,即辅导对象要落实,质量目标要落实,辅导时间要落实。
通过分层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构建一个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分层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的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建立学生学习行为分层评价兼学生成长记录表,了解每位学生取得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使他们自主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通联:浙江慈溪市周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