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3期 ID: 136161

[ 陈元辉 文选 ]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向探寻

◇ 陈元辉

  [评议论文] 赵冬臣、马云鹏、韩继伟、宋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原载《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原文提要]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内容,以问卷方式调查了中学语文教师11项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来源。结果显示:中学语文教师认为,“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与“自学课外书刊”是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教学观摩活动”、“教育见习与实习”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和部分职前教育课程对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建议。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赵冬臣、马云鹏等在《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发表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一文。该文借鉴了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分类方法以及范良火关于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方法,将问题聚焦于语文学科,调查了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来源。论文将专业知识来源划分为11项:A.语文专业课;B.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C.语文教法课;D.教育见习与实习;E.微格教学;F.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G.在职专业培训;H.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I.教学观摩活动;J.和同事的日常交流;K.自学专业书刊。其中A—E为职前来源, F—K为在职来源;A、C—K作为学科知识的来源; B—K作为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来源。研究调查的问题是上述11项内容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的确认。该研究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分别调查语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语文课程知识、语文教学法知识等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调查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3所城市初中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非常有用”到“没有用”等5级量表形式呈现各种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对象可能没有某种来源方面的可能,研究者在5级之外增加了“无此经历”项,要求调查对象做出唯一选择。共发放问卷150 份,100%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和等级赋值。等级赋值从“非常有用”到“没有用”依次赋5至1,并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各来源的参数估计值和显著系数判断11项研究内容对特定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程度。
  
  一、关于主要数据显示的研究结果
  
  (一) 各来源项对“语文学科知识”发展的重要性情况分析
  上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是:“教育见习和实习”(即项目D)被设定为参照标准,其参数估计值为“0”,该表显示的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909,最小参数估计值为-1.222,根据参数估计值由大到小排序,不同来源按其对语文学科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依次为:“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语文专业课”、“在职专业培训”、“微格教学”、“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语文教法课”。通过显著系数可以推断, 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 “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明显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语文专业课”与“教育见习和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而“在职专业培训”、“微格教学”、“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语文教法课”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二) 各来源项对“教育理论知识”发展的重要性
  图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是:“教育见习和实习”(即项目D)被设定为参照标准,其参数估计值为“0”,该表显示的最大参数估计值为1.144,最小参数估计值为-0.833,根据参数估计值由大到小排序, 不同来源按其对“教育理论知识”发展的重要性如下:
  
  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 “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明显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教学观摩活动”与“教育见习和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而“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微格教学”、“教育类课程”、“语文教法课”的重要性则显著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三) 各来源对“语文课程知识”发展的作用
  
  图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是:“教育见习和实习”(即项目D)被设定为参照标准,其参数估计值为“0”,该表显示的最大参数估计值为1.118,最小参数估计值为-1.039,根据参数估计值由大到小排序, 不同来源按其对“语文课程知识”发展的重要性是: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显著地更为重要;“在职专业培训”、“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和“教育见习与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是中学语文课程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微格教学”、“语文教法课”、“教育类课程”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但它们的重要性则明显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四) 各来源对“语文教学法知识”发展的作用
  
  图表显示的数据情况是:“教育见习和实习”(即项目D)被设定为参照标准,其参数估计值为“0”,该表显示的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983,最小参数估计值为-1.164,根据参数估计值由大到小排序, 不同来源按其对“语文教学法知识”发展的重要性是:与“教育见习和实习”相比较,“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教学观摩活动”、“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自学专业书刊”在统计检验0.05水平上显著地更为重要;“在职专业培训”和“教育见习和实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是语文教学法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微格教学”、“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语文教法课”、“教育类课程”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但它们的重要性则显著地小于“教育见习和实习”。
  
  二、关于研究结论与建议
  
  作者总结上述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来源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相对重要性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 不太重要
  语文学科知识 K、HJ、I、A、DG、E、F、C
  教育理论知识K、H、J I、DG、F、E、B、C
  语文课程知识K、H、J、IG、F、D E、C、B
  语文教学法知识H、J、K、IG、DE、F、C、B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关于语文教师的四种专业知识的来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与“自学专业书刊”是非常重要的来源;第二,“教学观摩活动”对于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非常重要, 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比较重要;第三,“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四种专业知识比较重要的来源;第四,“语文专业课”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是比较重要的来源;第五,“在职专业培训”对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比较重要, 但它对中学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则不太重要;第六,“教育类课程”对于教育理论知识、中学语文课程知识和语文教学法知识都不太重要;第七,“入职后的学历补偿教育”仅对中学语文课程知识比较重要,对其他三类专业知识不太重要;第七,“微格教学”和“语文教法课”对四种专业知识都不太重要。研究者认为,本研究表明, 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发展非常重要的来源, 这与以往数学和英语学科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因而这一结论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对于“自学专业书刊”的重要性,以往对数学、英语学科教师的研究大多发现阅读专业书刊不太重要, 而本研究发现,自学专业书刊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说明“自学专业书刊”对语文教师具有特殊性;“教育见习和实习”对中学语文教师各种专业知识发展都比较重要,是职前教育经历中作用最明显的来源, 而职前教育阶段其他课程的作用都不明显,以往研究大多认为“职前教育不太重要” 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化,不够全面,所以应该对“职前教育”中的具体来源进行专门研究;“教育类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并非可有可无,它们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某些职前教育课程效果欠佳的状况可以通过该方式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