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6期 ID: 376388

[ 王峰 文选 ]   

巧拟“题记”先声夺人

◇ 王峰

   写在文章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题记往往能以其新颖的形式、优美的文辞和丰富的意蕴迅速吸引读者,可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巧用题记可以统摄全篇,凸现主旨,丰富内容,还可以渲染气氛,增添文采。现以中考作文中的精彩题记为范例,作简要介绍。
  
   一、点题式
   借用题记剖析文题的含义,以此阐明文题与话题的内在联系,拉近文题与话题的距离。这样,读者会清晰而深刻地理解把握题目的内涵。如吉林考生的《真挚》的题记:“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缠绵的细雨滋润禾苗,飘飞的冬雪装扮山川……真挚的情感呢?真挚的情感能够抚慰心灵,温暖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题记由阳光、细雨、冬雪引出真挚的情感的意义所在,点明主题。又如广东深圳考生的《诗歌心灵》的题记:“看看那云飘过的天空,风吹过的森林,花开的枝桠,鸟栖过的屋檐,你就会知道:诗歌是抚摸心灵最温暖的一双大手。”题记引线穿珠,很自然地将文题与正文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二、主旨式
   开宗明义,用题记揭示文旨,统领全文,使文章所承载的思想与情感一目了然,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河南考生的《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的题记:“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该题记简洁明了,能够使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又如安徽考生的《人生因挫折而精彩》的题记:“大海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人生没有挫折,难以成熟与自强。”这个题记通过两个基本对衬的句式,形象、深刻地言明文章的主旨。
   三、交代式
   以题记的形式交代写作缘起或背景,可以使读者迅速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故事发生的背景,并进入角色之中。如江苏扬州考生的《又是桃花红》的题记:“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该题记紧扣题目设置了一个情景,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引领读者一起思索。又如山西考生的《我从语文那里学到的》的题记:“追忆似水流年,语文从我身边走过。”该题记诗意般交代了文章内容的背景,追忆语文与自己相伴的历程。
   四、引用式
   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作为题记,不仅能使语言凝练、含蓄隽永,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突出主旨,启人心扉,极具说服力。如广东深圳考生的《拿什么来回报你,我的妈妈》的题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记贴切地引用诗句来照应题目,彰显中心,意在表现母爱情深的主题。又如甘肃兰州考生的《可贵的小强精神》的题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洁的题记,引用古诗句用比喻揭示了“小强精神”的内蕴。
   五、悬念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用题记的形式创设悬念以求情节的曲折,能够快速吸引读者,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河北考生的《“自由”探监记》的题记:“财富有时会让人更加贪婪,财富对贪婪的人是万丈深渊。”该题记用近乎恒言警句的语言,与题目照应,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悬念,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又如河南考生的《走进西藏》的题记:“每一次民族的交流带来的总是人类的和谐。”该题记既照应题目,又给人留下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六、抒情式
   用题记倾吐内心的真情,以情动人,同时将全文的意蕴融入其中,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可以引起读者的深深思索,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湖北荆州考生的《感动是点点滴滴的回味》的题记:“解开冰冻河面的是和煦的春风,抚绿遍野荒原的是温柔的细雨,滋润凡尘生命的是点点滴滴的感动。”该题记用排比句式,以其浓郁而丰富的情感特质拨动读者的心弦,流淌着浓浓的情意。又如河南考生的《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的题记:“母亲啊,您温暖的双手牵我走过美丽的人生。”该题记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下文集中笔墨尽情表达对母亲的赞颂。
   看来,巧设题记的确可以先声夺人,让人一见钟情。当然,题记不能滥用,拟写的题记要言简意赅,生动优美,恰如其分,与文章融为一体。
  
  (作者单位:道真县阳溪中学)

巧拟“题记”先声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