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6期 ID: 376354

  

感悟《斑羚飞渡》

◇ 赵雅静

   一、课文悟读
   阅读《斑羚飞渡》,我们无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惊:那一道道双双划出的矫健身影,那一声声空谷回荡的死亡之音,种族延续的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个体牺牲的如此高尚的利他行为,交织成了自然界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面对这凄美、壮烈的一幕,我们读出了老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表现的牺牲精神及它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从斑羚的自我牺牲,对生命的礼赞,我们可以联想到无数革命烈士殉国的英勇表现,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甘于自我牺牲的高尚品质,不正是我们人类期盼达到的崇高境界吗?“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它让我们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它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
   故事虽终结了,然而弱者无奈而悲壮的悲歌,把我们的心深深刺痛了。“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情此景,同属地球生命却“重占有,轻生存”的人类只有惭愧的份儿。我们可以更深悟出,一物一命,“宜相守,勿相残”的人与动物相处的规律。不是吗?人类总是以地球主宰者的形象出现,任意破坏自身周围的环境,践踏着野生动物的生存权利。甚至将最后一只无伴可渡的斑羚逼入深涧。有位丛林人说过这样的话,丛林中任何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没有人可以挑战这种权利,除非受到生存需要的压力。所以,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我们不应该对自然妄加干涉,我们应该顺其自然。善待动物,善待生命!请记住《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吧: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二、亮点探究
   1. “镰刀头羊”最后的悲壮献身让我震撼。
   文章最后单独写了镰刀头羊坚定地走向绚丽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是以个体代整体,以它生命结束时的灿烂和辉煌来代表所有为了种族生存而甘心牺牲的老斑羚们生命的辉煌。对它们来说,为种族做出牺牲,只是依据自己的天性、本能行事。作者按照动物的特征,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及入情入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还动物小说的本色。老斑羚的牺牲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特征,而且艺术地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因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镰刀头羊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它的超群智慧以及从容的牺牲精神,正是人类人性中永恒的追求,它可以说是人类崇高境界的化身。“士可杀,不可辱”,人类的猎枪可以消灭它的肉体,却不能屈服它的精神,它悲壮地融入天地“灿烂”之中,相比之下盗猎者们只有自惭形秽了。它使我们联想到千百年来人类对伟大母爱的讴歌,对为报国杀敌而献身的勇士的赞颂。绝境求生和选择死亡,这些人性中值得颂扬的亮点,完美地从这群最后悲壮献身的老斑羚身上折射出来。它在呼唤已开始失落的人性亮点,意在张扬人性中自然、纯净的本色。
   2. 你看,那绚丽的彩虹。
   文中的彩虹,并不仅是大自然真实景色的再现。它是一道美丽的桥,给斑羚以生命昭示;它是一道生命的奇观,折射出斑羚生命的光彩。彩虹是虚幻的,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全文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种群身陷绝境时彩虹的出现,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它昭示着挽救生命的绝妙方法;二是斑羚种群成对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铺衬顽强生存的生命亮色;三是头羊独留崖上时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高歌生命的献身精神,是一种崇高之美。作者通过对“彩虹”浓墨重彩地反复显现,目的就在于从动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在动物王国中寻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落的优势,从而剖析出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实质。它揭开了我们掩饰已久的人性内涵,引发了我们对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思索,具有美学上的交融与共鸣的意义。
   3. 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灿烂”中目瞪口呆。
   斑羚飞渡所表现出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作者描写的重点。文章用大量笔墨集中表现了一队老年斑羚的从容赴死。随着“镰刀头羊”的“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要求、强迫,也没有讨价还价,井然有序,快速飞渡。没有感激,因为这些获救者有一天也会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为另一群年轻斑羚做“桥墩”。感激,只有因为物质和精神上有交换才会产生,而斑羚们不懂那么复杂深奥的东西,对它们来说,为种群做出牺牲,只是依据自己的天性、本能行事,根本谈不上奉献之类的概念。这就是本文最为激烈的一幕,时间选择的精确,跳跃技巧的高超与娴熟,令人类自愧与震惊。生的辉煌,死的壮烈,描写的灿烂多姿,令人震撼。而且面对死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我们人类社会,面对危难来临之时,又有多少人能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齐心协力,坦然接受,视死如归呢?当老少斑羚一对对有规律地飞渡自救时,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其实我们不必去追究事情的真实与否,因为艺术的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且动物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这种动物本能协作、爱护弱小的整体精神,我们人类称之为奉献的团队精神。从动物身上我们看到作者对人类这种精神的追求。
   4. 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只打猎队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伤心崖上,意味着要把它们斩尽杀绝。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那么造成人与动物这种矛盾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人的无休止欲望,造成了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矛盾。“斑羚飞渡”的壮举,揭示了动物生存与人类占有欲这一矛盾的不可调和性。面对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动物,我还是想说,留一份善良给它们。
   三、结语
   读罢此文,不由得让人心想那些老斑羚们为何如此坚毅?为自己的后代、为了幼小的还不懂得世间险恶的小斑羚?无从知晓,看字里行间表露出的来自本性的真善美,越发从心底里迸射出对生命的崇敬。生命,享受着来自天上人间的最圣洁的膜拜。老羚羊们毅然走向悬崖,踩上断石飞跃而起,它可能不曾想过即将来临的那一瞬间,心里想的只是让太阳升起,让孩子涅槃重生!
   读罢,何曾只是单纯的心灵返璞归真,何曾只是一点点内心的撼动?有的,就是真实的灵魂和来自心灵深处的美感——净化、升华!
   斑羚精神,与天地同在,与彩虹争辉!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三中学)

感悟《斑羚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