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作者46岁被贬黄州时所做。苏轼空有满腹才华,不被朝廷重用,内心凄凉,无处排遣,来游赤壁无非是借古人之事消胸中之块垒。他当时所游赤壁乃是赤鼻矶,并非真正三国赤壁古战场。词人对此没作纠缠,只说“人道是”三字轻便了事,接下来对此地景物进行非凡描绘。请同学们找找哪几句是写景的?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按你的理解、想象,根据这几句词绘成一幅画。
(同学们建议擅长画画的胡杨来完成)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此画怎么样?
生:我认为尤其是“乱石穿空”画得好。你看那山多么陡峭,在半山腰还有朵朵白云,这山真个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啊!
生:我认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得好。胡杨同学画了千层万叠、掀起很高的浪花,正冲击岸边的山石,有“浊浪排空”之势。
师:这两位同学评得恰当、精彩。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生:可以说是雄壮美丽。
生:我认为是很奇特。
师:很好。咱们也可以把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概括成一个词……
(生无语)
师:奇丽!那么,这里就很清楚了,词的上阕主要内容是……
生:写景!
师:对了。你们猜一猜,下阕该写什么了?
生:该抒情了。因为有许多词都是这一套路,写景是为了下文的抒情,比如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师:好。在下阕议论抒情之前,有一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请找出来。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生:“江山如画”是承上,“一时多少豪杰”是启下,引出下文对英雄豪杰的赞叹。
生:(插话)有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味道!
师:说得真妙!上阕就讲到这儿。欣赏着胡杨画的这幅画,给大家2分钟时间,将上阕内容品味品味!
(2分钟后)
师:下面我们讲下阕。刚才一位同学说引出下文的英雄豪杰,请问是谁?
生:周瑜。
师:写周瑜就写周瑜吧,为什么写“小乔初嫁了“?
生:这里用小乔的年轻美丽来衬托周瑜年轻有为!
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美人配英雄“的说法。这里是用美人来烘托周瑜这一英雄。
师:两位同学用“衬托、烘托”来描述,很准确。周瑜24岁任中郎将,当时很有声誉。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请你们再找找,文中是如何正面描写周郎的?
生:“雄姿英发”一句,将他少年得志,英姿勃发之态尽显出来。
生:“羽扇纶巾”,给人感觉风流娴雅,做事成竹在胸。
师:这是儒将打扮。
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该指“赤壁之战”吧。“樯橹”是船上的物件,代指曹操战船;“灰”和“烟”,恰合了孙刘联军运用“火攻”的策略。作者说周瑜说说笑笑间,就让曹军百万雄师像灰烬一样飞了,像烟一样灭失了。他真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文韬武略!
(发言精彩,学生有掌声)
师:作者盛情赞扬了周瑜,但是抒发激昂赞扬之情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生:(插话)抒发自己胸中的郁闷之情。
师:是的。本词题目是《赤壁怀古》,这种诗词题材往往是怀古伤今或怀古伤己,本文也不例外。词人刚才还激情四溢,联想到自己时,情绪陡然下降。哪些语句是表达他低沉的情调的?
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师:请细致分析一下。
生:“华发”即“花发”。古人经常用头发花白来抒发自己老来无成的感慨,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本文作者用一“早”字,可见他空有报国热忱和绝世才能,却早早地被搁置一边,只是徒增白发、徒增忧愁而已。
生:词人年近半百,和建有奇勋的周郎相比,深感潦倒失意,以致悲从中来,发出如此感叹:人生如梦,还是用一杯酒祭奠江月,寄托自己的愁思吧!
生:(插嘴)这样词人是不是太消极了?
生:(立即反驳)这只是他发泄心中幽怨罢了。我看过苏轼的传记,他虽屡次遭贬,但终其一生,并未改变其傲骨。他达观知命,长期以来为世人所景仰。
师:苏轼爱江山,慕英雄,有抱负,可惜时运不济,留下一腔幽恨让世人为他牵肠挂肚。
(作者单位: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