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9期 ID: 360598

[ 焦凡平 文选 ]   

用“题记”为课堂教学点亮一盏灯

◇ 焦凡平

  作文题记,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文时拟写题记,常常会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受此启发,我想,在教学中为课文拟写题记,或创设阅读的氛围,或挖掘文章的主题,或揣摩作者的意图,或调动学生的情感等等,是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尝试——
  
  一、根据不同的篇目,拟写相宜的题记,引领学生学习。
  
  1.题记提纲挈领,帮助学生进入文本。如教《化石吟》这首科学诗时,我拟的题记是“岁月的见证,生命的思考”。学生在题记的引领下,易于理解化石的价值和意义,领悟诗歌蕴含的哲理——生命的生生不息,繁衍不断。教《散步》一文,标语般地呈现“赡养老人,抚养小孩,是中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题记,学生读得认真,学得轻松,悟得深刻。
  2.题记影射主旨,营造阅读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教《紫藤萝瀑布》一文,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题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与紫藤萝的命运相映衬,学生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教鲁迅的《风筝》时,书写“亲情亦沉重,传统实悲哀”的题记,学生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咀嚼题记,对鲁迅博大精深的思想获得了较深的领悟。教学《山中访友》拟写的题记是“因为爱与尊重,大自然的一切都成了朋友”。这一题记交给学生一把心灵的标尺,使学生明白只有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尊重自然,我们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才能和自然万物成为朋友。
  3.题记提示全文内容,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教老舍《济南的冬天》,拟题记为“济南的冬天美,冬天的济南更美”,学生便能轻松地理解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同时,进而赞美冬天的济南,从而突出济南是个好地方。又如何其芳的《秋天》一诗,含蓄隽永,蕴含弦外之音。一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劳动,也收获爱情”的题记,概括了诗节的内容,给学生学习诗歌搭了桥,引了路。
  4.题记耐人寻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借“最是景景生情处,愁杀天涯羁旅人”为题记,以诗启诗,学生自然爱读。“皇帝裸体,大臣奉迎,美乎?丑乎?”这是为《皇帝的新装》写的题记,学生一看题记,急欲读之而后快。
  
  二、放手让学生自己拟写题记,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根据阅读体会,给课文拟写相宜的题记。课堂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题记精采纷呈:“父母,请呵护孩子的心灵”(《羚羊木雕》)。“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默默的奉献”(《行道树》),等等。这些题记,给了学生一把把打开文本的钥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比以前扎实了,求知的心情迫切了,文本的教学轻松了。
  感悟——
  1.教师拟写题记,激活了学生的思想,开启了学生的智慧。贴切的题记,铺设了一条进入文本的路,为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
  2.学生自主拟写题记,学习的主动意识得到了激发;自主拟写题记,合作、探究,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学习的视野开阔了,对文本的把握趋于准确,对文本的领悟愈加深刻。
  (作者单位:庄浪县第三中学)

用“题记”为课堂教学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