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4期 ID: 360462

[ 许和琴 文选 ]   

2008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命题趋向和应对策略

◇ 许和琴

   一、2007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五大特点
  
   2007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细细研究,凸显了五大特点:
   1.常规题型又唱主角
   试卷中有3套考到了扩展题,4套考到了仿句题,5套考到了排序题,6套考到了概括题,5套考到了图文转换题,9套考到了语言得体题。常规题型频频在试卷中出现,这既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延续性,也说明常规题型重新被看好。
   2.题型设计贴近生活、开阔视野
   学以致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北京卷第24题,帮助有关部门写一段介绍文化观光景点特色的文字;江苏卷第20题,填写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湖北卷第20题,结合节徽图案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拟写一副对联;浙江卷第23题,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等等。这些题源于日常生活,强调了语言运用的现实意义。同时,主持人、编辑这些角色,虽离学生生活很远,但这些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模拟想象的空间。
   3.重视综合考查语用能力
   一道语言运用题,往往涵盖很多知识点。如安徽卷第19题,概括主持人的提问,既考查学生对文段语意的理解,又考查语言的得体性,还兼顾了语言的简明性。
   4.自然、人文科学巧妙结合
   文科的学生要学点理科的知识,理科的也要学点文科的知识,这个理念在辽宁、山东等试卷上得以体现。辽宁卷第23题,根据生产总值统计表概括异同点;山东卷第18题,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江苏卷第18题,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属自然科学。这些题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很好地结合起来。
   5.关注新老教材的衔接
   全国很多省市正在进行新课改,正处于新老教材的过渡期。为了体现高考的稳定性特征,在老教材的高考中,也渐渐露出新教材的面目。浙江卷、四川卷都考到了辩论赛的语言衔接,安徽卷是概括主持人的提问,等等。这既属于对语言连贯、得体知识的考查,也属于对苏教版“走进语言现场”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考查。它们体现了新老教材的过渡性。
  
   二、2008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命题趋向
  
   1.生活情境题会经久不衰
   介绍人物、介绍风景、介绍特色、人物访谈、辩论性质的对话、对信件稿件的回复等,连接了语文课堂和现实生活,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郁。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经典著作的选读推荐等,考查了学生的母语素养,又关注了新老教材的衔接。此类题型考生应重点关注。
   2.常规题型会偶露峥嵘
   去年排序题、仿句题、概括题等常规题型多处露脸,今年又会是谁抬头?或语段改错题,或拟写新闻标题,或图文转换,谁也不能确定。但考生复习时都不可忽视,而且要把常规题与生活情境题联系在一起思考。如去年湖北卷20题考拟写对联,属常规题,但又结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这个特殊的生活情境,属创新题。似曾相识,却未曾相识。
  
   三、应对策略
  
   1.关注生活
   生活处处是语文。校园中的标语,医院、银行等温馨提示,社区、广场的文化活动,等等,都是语文。新课标也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倡导“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又指出:“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活热点,关注身边语文,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目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积累语文知识
   书面语与口语,敬辞与谦辞,修辞与句式,应用文文体格式等知识要夯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场上会手忙脚乱。标点、关联词的运用要熟悉,对偶、反问等修辞要精通,礼貌用语要积累。稳扎稳打,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认真审题,规范答案,检查语句
   高考题是出题者苦思冥想后智慧的结晶,既有对知识的考查,也有对能力的考查。审题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对象,所以很多题目的答案都隐含在题干当中,或在题干中指明答题的方向。以去年浙江卷为例:
   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80字)
   首先我们审题后得知:
   1.稿件不予发表。
   2.“提高我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要靠“著名作家”,质量是立刊之本。而此稿“写得一般”。
   3.“不像著名作家王某所写……显然是另一个王某。”作者有投机取巧的可能。
   其次,规范答题。要先原因,后结果,处理问题要讲原则。终审意见为:
   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的声誉。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
   最后,检查语言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作者单位:湖州昌硕高级中学)

2008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命题趋向和应对策略

  •  / 方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