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4期 ID: 360442

[ 韦树新 文选 ]   

在阅读理解中实践素质教育

◇ 韦树新

   时下,对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赏析,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一旦到了考试复习阶段,这种课内的、课外的,或是整篇文章,或是篇章当中的精美语段更是铺天盖地,几乎成了语文复习的主要内容。因为一张100分、120分,或是150分的语文试卷,对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总少不了三到五个语段,分值占到卷面总分的30%到40%。在学生、教师看来,提高语文试卷的得分率,30%的基础题,只要平时多看、多记,还是可以比较轻松拿到的,另30%到40%的作文,功夫也在平时,而要想语文考试得高分,关键就在对那三五个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上了。
   然而,在平时,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在对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即就事论事地完成对语段事先设定的几个填空、选择、简答题,而不引导学生对精美语段进行赏析、玩味,也就是说没有做到充分彰显精美语段的语文功能。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正规试卷上的精美语段,还是教师在平时选编的精美语段,它们或是出自名家、名篇,或是选自美文、时文,文质兼美,形神兼备,的确是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如此的好教材,我们轻描淡写地做几个支离破碎的小题目,岂不是对精美语段的亵渎,岂不是对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的浪费!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真正彰显精美语段的语文功能,笔者认为,除常规的听、说、读、写之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让精美语段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媒介。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借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与赏析,适时有效地、因文而异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培养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在领略作者内心情感的基础上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感受。读到都德《最后一课》的精美语段,就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读到《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精美语段,就要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人类、为科学而献身。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二、让精美语段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帮手。
   每一个精美语段从写作的角度看,总有众多的写作资源可以借鉴利用。它们在选材、立意、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诸多方面都很值得学习、探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能力的传授与培养。对课文,学生总觉得有老师细讲慢析,于是乎对其内容与形式不太主动去思考,不太积极去探究,而老师选编的一个不太长的内容新鲜、形式活泼的精美语段,他们总是能兴致盎然地仔细玩味。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巧作点拨,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如此说来,如果碰到一个精美语段只是简单地做几个小题目实在可惜。
  
   三、让精美语段成为开阔视野和积累知识的载体。
   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若静下心来看看课外书实在难得。而语文课上反反复复接触的不同的精美语段正是开阔学生视野和积累知识的绝好载体。这些精美语段一般有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文几大类,它们涵盖范围广、知识容量大、信息素材新,话题新颖独特、数据准确专业、论证说理精彩纷呈,内容紧扣时代、社会、人生及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把精美语段的阅读理解过程当作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和积累知识的环节之一,那么长期下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对提高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工作能力乃至社会活动能力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让精美语段成为熟悉家乡与了解社会的路径。
   翻开各地的中考、高考语文试卷,有许多介绍家乡的精美文章,我们可以用其激发广大考生熟悉家乡、热爱家乡、了解社会、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同时引导他们树立待自己将来学成之后,回来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志向。这一点看似简单的用意千万不可忽视,因为其中道理很简单,国家的富强来自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大批热爱家乡、志愿献身家乡发展事业的优秀人才。从这个角度上说,让精美语段成为学生熟悉家乡、了解社会的路径,它远远超出了语文本身的功能,其意义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凡此种种,充分彰显精美语段的语文功能十分必要,意义深远,且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射阳县特庸中学)

在阅读理解中实践素质教育

  •  / 方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