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4期 ID: 360438

[ 张泽龙 文选 ]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一二三

◇ 张泽龙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量大而面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好此项工作呢?我的做法是:“一信念一计划”,即必胜信念和注重计划; “二选”,即选好所用资料,选好运用资料的方式;“三抓”,即抓基础,抓阅读,抓写作。
   一个必胜信念包括教师的必胜信念和学生的必胜信念。作为教师,必须确定一个高考成绩目标,即根据本地区高考第一名的学校的人均成绩和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高考人均成绩,同时确定所带优秀学生高分成绩。告诉自己:同样是教学,别人能有好成绩,我也要有好成绩;别人的学生优秀,我也要让我的学生优秀起来;别人将优秀学生教得优秀不算什么,我将不优秀的学生教得优秀了,我才是优秀的。要在最终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在抓差生转化和优生培养上下大功夫。考试实践证明,差生并不会在高考中往下拉成绩(我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了差生是前提),往下拉成绩的往往是一些中上或中下等的学生。所以,对中上或中下等学生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把他们中真正有问题的学生摸排出来,给予帮助,找到适合他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生有了成绩,教师自然就有了成绩。
   注重计划即重视计划的科学合理制定,在坚决落实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计划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月教学计划,甚至是周教学计划,还得有学生个别指导计划(包括优生的培养指导计划和差生的薄弱点突破计划、整体成绩提升计划等)。高三是个特殊时期,没有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的有效结合,只靠做习题,讲资料,要有理想的成绩是不大可能的。好的人生是经营出来的,好的成绩是离不开计划的。
   选好所用资料是搞好高三语文复习工作的基础。根据近五年的实践检验,我觉着《世纪金榜》很适合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实际,这个资料的第一轮复习资料最大特点是紧扣课本,注重基础性,强化系统性。而农村学生复习时恰恰是忽视课本,缺乏基础知识,仅有的一点基础知识也是零散的,无系统性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准确识记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要想考出成绩只能是碰运气。目前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成绩忽高忽低的根源就是基础太差,积累欠缺太多。选好了所用资料,该讲的讲给学生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认为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恰当的运用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好资料,让资料真正成为学生练出成绩的好武器。比如,怕背诵的学生,就某单元的基础知识,让他们第一天保证看三遍,第二天看两遍,第三天看一遍;昨天的识记内容看两遍,增加新的看三遍。依次递减旧内容的识记,增加新内容的识记,在记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识记检查。若学生记好了,迅速给予表扬,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坚持一个月,学生就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其实,某个后进生经指导出了成绩,其他学生就会主动找老师给自己指导,这个大好时机一定得抓住,有多忙都得先指导学生。不然,一旦学生的积极性受挫,那就难以再提升了。另外,对资料必须有所侧重和取弃,不可将一本资料上的题全让学生做,这样学生会因负担过重而产生负面效应。高三语文复习中,还必须区别对待复读生和应届生。不管学生的实际,只会事倍功半。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必须按月依据高考试题七大题的实际,抓好五个关键,突破三个难点。五个关键就是现代文小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欣赏、现代文大阅读、汉语语言基础运用;三个难点就是古诗欣赏、现代文大阅读、汉语语言基础运用。
   抓基础,抓阅读,抓写作,我的做法是“三抓”必须时时一起抓,只是在某个时期,其中一个有所侧重。千万不可以这月抓基础,那月抓阅读,另一月抓写作。因为语言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太紧,有着不可分割性,一旦硬性分割,只能给教学带来太多的麻烦,往往是出力不讨好。抓基础就是真正夯实基础,在识记上下功夫,强化积累;抓阅读就是利用课本上的范文,通过熟读,甚至诵读来培养语感,同时利用试题中资料上的新鲜、感人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来提高阅读能力;抓写作除了进行文体分类练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将社会热点、新闻时事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用我手写我心,用我笔抒我情”,写出真我,写出实情,使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达到高考作文新颖、有文采的要求。
   总之,要用爱心、诚心、责任心教好自己的学生,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镇原县开边中学)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一二三

  •  / 方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