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4期 ID: 356098

[ 王经军 文选 ]   

《项脊轩志》中容易被忽视的两处细节描写

◇ 王经军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回忆母亲、祖母,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可是文中还有两处细节描写极易被读者忽视,一处是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另一处是家庭败落而引起的庭院变化的描写:“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下面就这两处细节描写作简要的分析。
  首先来看第一处。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处的细节描写,包含丰富的意蕴,关切作者的身世之悲,是夫妻关系的形象反映,也是“枇杷树”动人的基础。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阁子是有钱人家的建筑,是读书人之所在,而此时作者的家庭败落,项脊轩狭窄,潮湿,阴暗,漏雨。小妹妹们不知,慕名发问,表现了她们的天真好奇,她们对姐姐家的东西感到神秘、艳羡。一个“闻”字说明还有传者,一个“且”字把小妹妹们的神态写得很逼真。第二层,妻子回娘家探亲,见闻不少,单转述这句,耐人寻味。此时妻子微妙的心理不难揣摩。嫁到归有光这样的大家族,感到自豪,更为夫君是位颇有前途的读书人感到欣慰。但丈夫屡试不中,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她心里也不是滋味,转述小妹妹们的话,妻子心里既是甜滋滋的,也是苦涩的,含蓄地表达出对丈夫的安慰和激励。第三层,妻子回娘家探亲六年以后去世,在夫妻生活的六年里,作者就写下这么一句话,除与项脊轩有关外,还说明他当初听到这句话时心里不再是对项脊轩的孤芳自赏,而是对妻子的歉疚。这种歉疚一直萦绕在心,现在写附记也铭刻不忘。可见妻子的音容笑貌给作者的印象之深,表现了夫妻感情的真挚。可见,作者怀念妻子有着深刻的具体内容,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不过是睹物思人的“物”罢了,没有真情实感的托物抒情是打动不了人的。
  再来看第二处。抒情的文章也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描绘,光靠直接抒发感慨和空泛的议论并不能感染读者。本文在这一点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善于通过典型细节,极简练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写家庭败落时,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一种纷扰杂乱的景象来表现封建家庭的离析和败落。“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此处细节描写连用三个短句,镜头感很强,把分家后的混乱嘈杂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还有一处细节描写容易被忽视,即“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此处用词很有表现力,由篱而墙表现了情感的隔膜越来越大,句尾的“矣”字,像一声叹息,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悲凉。作者对家道没落衰败的现实,既怨恨,又无奈,只能在客观的描写中抒发深长的感叹。
  典型细节的运用,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感受的真切和表现生活时精心提炼的功夫。
  [作者通联:江苏赣榆高级中学]

《项脊轩志》中容易被忽视的两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