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7年第4期 ID: 356095

  

《口技》教学实录

◇ 余映潮 李 光 陈玲玲

  余映潮/执教
  李光陈玲玲/评点
  
  执教时间:2006年4月7日上午
  执教地点:扬州市扬州中学慕林楼报告厅
  执教背景:扬州市召开“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研讨会”。参会的教师、教研员有300余人。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应邀提供了2节演示课和一场报告。下面是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口技》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们上课。
  生:(鞠躬)老师,您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口技》,老师写了六个字,读一下。
  生:(齐读)朗读,欣赏,积累!
  师: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手势从眼自然落下至讲台书上);积累,做好老师发给你们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好!下面我们开始读课文(师从讲台下,进入学生行间)。《口技》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生活,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我起个头——
  (生齐读,尝试着沸沸扬扬。)
  【这是课的总起。不枝不蔓,直入主题。首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目标非常明确。“沸沸扬扬”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一个要求。由此,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带入了情境,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了准备。】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生自由读,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师:好,我们试读一遍。(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ào,而读shǎ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师读如说书,缓急有致,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先范读,使学生学有榜样。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集体试读,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朗读训练实在,学生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
  师:下面,再来一遍,这次读,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提示一下:第二段,第三段,都分为两层,在哪儿分开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过一会儿,男生读完一层次停下,女生接下去读。
  (生思考片刻,动笔圈画。)
  师:基调仍然是字正腔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师示范读)这就是字正腔圆,男生读完第一层停下来,这叫“不约而同”,你们没有约定,但要同时停下来。
  (男生读,女生接着读。)
  师:“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读得抑扬顿挫)男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停下来,女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接上去?下面再读第3段。
  (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生1: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
  师:这个分析还没有说到最准确的地方去,要仔细思考。提示一下,从描写的角度来说。
  生2: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侧面描写。
  【“层次分明”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三个要求,是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
  师:《口技》这篇作品基本的写法是:有正面描写的地方,就有侧面描写,这是本文构思的基本特点。再读第四段,要求读得缓急有致,有的地方读得快,有的地方读得慢,大家体会一下,读出这段的情境。
  (生自由读)
  师:好,一起来。(生齐读)
  师:第四段是重要段落,我们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情有景,同时语速要增快,大家感觉一下哪些句子哪些地方要读得快一点?
  生3:我觉得是后面摹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应读快一点。
  师:失火的场面,应读快一点。什么地方须读得慢一点?(师走到近处与生交流)
  生4:后面宾客的表现。侧面烘托表现,还有作者当中评议。
  师:再评价你们一次,你们读得太秀气了,应该大声读。你看看:“忽一人大呼火起”,失火的场面要读出来呀,这里一直快下去,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才渐慢。一起试一下。(生齐读)
  师:有同学读错了字,“曳屋许(hǔhǔ)声”。听老师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渐读渐疾,快慢有致)。再试一次,放开嗓门啊!
  (生再齐读,也能渐读渐疾。)
  师:再来一遍,你们读第一层次,我读第二层,告诉大家一下,你们在“泼水声”这儿停下来,前面是描写,后面是议论侧面或烘托,声音还应再大点儿。
  (生先读第一层,师后读第二层,衔接非常自然。)
  【“缓急有致”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四个要求,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分析边朗读,朗读渐入佳境。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精心地设计课文朗读环节,四个要求明确而有梯度。“沸沸扬扬”,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字正腔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则是要求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情味。以上,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
  师:好!就读到这里吧。再来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作业”,分组练习。(同学们拿出教师下发的“课堂智能作业”。)
  《口技》课堂智能作业
  这是一份词语方面的“智能作业”。练习题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需要在课文讲析过程中完成,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不管它们的要求如何,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板块”。因此,你将学会一种积累文言词语的方法——()法——它将激发你的兴趣,让你联想,让你搜寻,让你组合……
  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善()宴()乳()一()呜()
  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觉()目()少()虽()
  名()是()股()走()毕()
  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题中的五个词属于:
  
  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
  起:大呼火起()夫起()大呼
  5.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满坐寂然——
  变色离席—— 大啼——
  余映潮/执教
  李光陈玲玲/评点
  
  执教时间:2006年4月7日上午
  执教地点:扬州市扬州中学慕林楼报告厅
  执教背景:扬州市召开“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研讨会”。参会的教师、教研员有300余人。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应邀提供了2节演示课和一场报告。下面是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口技》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们上课。
  生:(鞠躬)老师,您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口技》,老师写了六个字,读一下。
  生:(齐读)朗读,欣赏,积累!
  师: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手势从眼自然落下至讲台书上);积累,做好老师发给你们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好!下面我们开始读课文(师从讲台下,进入学生行间)。《口技》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生活,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我起个头——
  (生齐读,尝试着沸沸扬扬。)
  【这是课的总起。不枝不蔓,直入主题。首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目标非常明确。“沸沸扬扬”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一个要求。由此,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带入了情境,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了准备。】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生自由读,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师:好,我们试读一遍。(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ào,而读shǎ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师读如说书,缓急有致,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先范读,使学生学有榜样。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集体试读,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朗读训练实在,学生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
  师:下面,再来一遍,这次读,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提示一下:第二段,第三段,都分为两层,在哪儿分开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过一会儿,男生读完一层次停下,女生接下去读。
  (生思考片刻,动笔圈画。)
  师:基调仍然是字正腔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师示范读)这就是字正腔圆,男生读完第一层停下来,这叫“不约而同”,你们没有约定,但要同时停下来。
  (男生读,女生接着读。)
  师:“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读得抑扬顿挫)男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停下来,女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接上去?下面再读第3段。
  (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生1: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
  师:这个分析还没有说到最准确的地方去,要仔细思考。提示一下,从描写的角度来说。
  生2: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侧面描写。
  【“层次分明”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三个要求,是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
  师:《口技》这篇作品基本的写法是:有正面描写的地方,就有侧面描写,这是本文构思的基本特点。再读第四段,要求读得缓急有致,有的地方读得快,有的地方读得慢,大家体会一下,读出这段的情境。
  (生自由读)
  师:好,一起来。(生齐读)
  师:第四段是重要段落,我们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情有景,同时语速要增快,大家感觉一下哪些句子哪些地方要读得快一点?
  生3:我觉得是后面摹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应读快一点。
  师:失火的场面,应读快一点。什么地方须读得慢一点?(师走到近处与生交流)
  生4:后面宾客的表现。侧面烘托表现,还有作者当中评议。
  师:再评价你们一次,你们读得太秀气了,应该大声读。你看看:“忽一人大呼火起”,失火的场面要读出来呀,这里一直快下去,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才渐慢。一起试一下。(生齐读)
  师:有同学读错了字,“曳屋许(hǔhǔ)声”。听老师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渐读渐疾,快慢有致)。再试一次,放开嗓门啊!
  (生再齐读,也能渐读渐疾。)
  师:再来一遍,你们读第一层次,我读第二层,告诉大家一下,你们在“泼水声”这儿停下来,前面是描写,后面是议论侧面或烘托,声音还应再大点儿。
  (生先读第一层,师后读第二层,衔接非常自然。)
  【“缓急有致”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四个要求,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分析边朗读,朗读渐入佳境。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精心地设计课文朗读环节,四个要求明确而有梯度。“沸沸扬扬”,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字正腔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则是要求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情味。以上,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
  师:好!就读到这里吧。再来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作业”,分组练习。(同学们拿出教师下发的“课堂智能作业”。)
  《口技》课堂智能作业
  这是一份词语方面的“智能作业”。练习题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需要在课文讲析过程中完成,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不管它们的要求如何,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板块”。因此,你将学会一种积累文言词语的方法——()法——它将激发你的兴趣,让你联想,让你搜寻,让你组合……
  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善()宴()乳()一()呜()
  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觉()目()少()虽()
  名()是()股()走()毕()
  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题中的五个词属于:
  
  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
  起:大呼火起()夫起()大呼
  5.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满坐寂然——
  变色离席—— 大啼——
  生1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作者从侧面描写,“无不”运用双重否定,写出口技者精湛的技艺。
  师:这句我还要给你讲讲,这句叫绘形,描绘的“绘”,形态的“形”;这里的绘形,还是为了绘声,还是为了突出口技人的技艺的高超。
  生12:“众妙毕备”,生动地写出口技者的技艺,他模仿得非常精湛,为开头第一句照应,为“善”蓄势。
  师:大家所有的发言,都没有谈到构思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一讲,请记住这样五句话:第一,叙事有条理。这里有故事情节,叙事有条有理。第二句,剪裁有详略。略写的是“未几,夫鼾声起……”,这是过渡段;详写“忽一人大呼火起……”,这一段写失火场面。第三句话,行文有波澜。你看第二段,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声音由小到大,“有鼠作作索索”是以动写静;“忽一人大呼火起”是由静到动。第四句,描写有角度。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第五句,首尾有照应。
  【这是教学的第三个板块,欣赏。教师先指导学生从词句和构思两方面来欣赏:词句,要品味它;构思,要揣摩它,发现它。接着老师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抓住一个“善”字,拎起了全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表达并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欣赏,十分精彩。学生思维活跃,表达生动;教师适时点拨,评价精当。学生的“欣赏”与教师的“评点”有效互动,使课堂学习不断深入。学生没有谈到构思的问题,老师则要求学生记住五句话,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
  (铃声响)
  师:(小结)今天与大家交流很愉快;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我们共同完成了知能练习。尤其精彩的是同学们的欣赏,说得太好了,老师非常感谢你们,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鞠躬)
  【总评: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自然、实在、大气、和谐。这是一节板块清晰、内容丰厚、富有实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这节课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下面几点。第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既要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学,又要重视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和审美情感价值的品味。长期如此,定能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第二,在继承传统的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以语言积累为主要方法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一文四读,层层推进,多种角度,综合训练;智能作业,分组练习,集体交流,促进积累;推敲词句,品味细节,欣赏构思,审美享受。因此,这是一种训练实、方法活、品位高、可借鉴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思路。第三,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有序的学习、有效的互动、有机的生成,使语文学习的课堂真正成为了生命的、生活的、生态的课堂。第四,教学民主,营造和谐课堂。余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目光中充满了对学生的信任。课上,余老师或是对学生未知的知识进行精要的讲解,或是对学生不完善的发言作适时的点拨,或是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热情的鼓励。整节课,余老师都是充满激情地与学生平等对话。亲其师,信其道。尽管是借班上课,且课前余老师因时间关系没能与学生接触,但学生们一开课便被余老师的教学艺术所吸引,进而被余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余老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自然、实在、大气、和谐的课堂,笔者以为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翠岗中学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口技》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