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拼客”
在被“闪客”、“博客”、“播客”等一系列“客”们缭乱了双眼之后,“拼客”横空出世了。例如:
(1)事实上很多人都在自觉或不经意间实践着“拼客”的生活,因为做个“拼客”实在好处多多,省时、省力、省钱,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资源共享,便利生活,其中N多细节只有参与者才能领略。(http://pinker8.com)
(2)我们是拼客,我们的宗旨是创建节约型社会,我们的目标是互惠共赢,我们的口号是一拼到底!(http://www.pinker.com.cn)
(3)港城拼客也潇洒(《秦皇岛日报》2006年3月29日)
“拼客”,是对一类人的总称,指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实行AA制。《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拼”的解释如下: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显然在“拼客”这一词中,是取“拼”之第一义,即拼凑、联合。“拼车”、“拼房”、“拼卡”、“拼饭”、“拼购”……这些都是“拼客”崇尚的生活方式,一群人拼凑在一起做这些事,会比一个人单独做省不少钱。
然而“拼客”这个词出现之初,其所指与上文“拼客”的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例如:
(4)近来,很多读者打电话来,反映大连市出租车“拼客”现象严重。(BBS水木清华站WedSep809:11:022004)
(5)乘客为方便尝试“合乘”,司机为赚钱“拼客”却又惹争议——的士“拼客”是否违规?(《厦门日报》2005年3月4日)
这两例都谈及司机与乘客,从“拼客”出现的语言环境可知,这里的“拼客”指因顺路而搭乘同一辆车以节省运费的零散乘客。可以说其所指的只是今天“拼客”中的一部分人,即“拼车”一族。随着更多人对这种“拼”行为的认识和接受,“拼客”很快进入网络,“拼客”所涵盖的人群也不断壮大,由最初的“拼车”、“拼房”族,到后来的“拼饭”、“拼购”、“拼卡”、“拼书”、“拼玩”、“拼学”族等等,其所涉及的领域已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我们在一家名为“我要拼客”的网站上,甚至搜索到“拼狗”、“拼宽带”、“拼婚”、“拼瘦身”等更为新颖的“拼”方式。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拼”的词不断出现。
时尚词语是特定人群社会生活的反映,从中折射出“圈内人”的一线生活理念。“拼客”最早出现在网络上,主要得益于网络带来的便利。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网站不断出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当代社会生活压力巨大,年轻人受工作生活圈的影响,对圈外生活少有涉足,于是他们尝试着网上交友这种快速便捷的方式。当网络上这种“拼”行为形成且日益成熟,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拼客”就这样顺势而生了。“拼客”的出现,反映了年轻人渴望高质量且实惠的生活,渴望结交新朋友、扩大交际圈的愿望。其中的“客”字显然受到了“黑客”、“博客”等一系列“客”的影响。而深入该词族,于是顺利而迅速地加入了众客的行列,“拼客”很快成为网络世界里的新客人。
“拼客”们在网络上寻求“拼”的伙伴,不断充实着“拼”的形式,使节约这种看似老土的消费观念,也变得时尚异常,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专家们更认为,这个群体用的“拼”字代表的不是抠门,也不是吝啬,而是像拼客网站上其宣言表明的那样:“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追求的是足金足量的生活品位。”
二、说“熟女”
“熟女”是这一两年在网络上迅速蹿火的词,后来又频繁出现在报纸杂志等各大媒体上:
(1)成熟女人应具备自信的光彩、散发成熟的性感魅力,以及拥有知性的内涵与思维三项必要特质。“熟女是巅峰期女性的总称”。葛红兵认为这些都是人在巅峰期应该具备的特质。(http://www.qdgdb.com2006年1月4日)
(2)她们有点钱,有点身份,有点相貌,有点成就,有点阅历,有点年纪……她们是“熟女”。(《现代保健》2006年Z1期)
(3)“阿珂”选角难产,第一代人选水灵怀孕辞演,“熟女”伊能静又被质疑不适合演出年仅18岁的阿珂,让制作单位伤透脑筋。(《广州日报》2006年7月8日)
“熟女”就是“成熟女人”的简称,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很快发展成一个双音缩略词。“熟女”也是一个仿拟词。其基本含义指这样的女人:年龄一般在30-40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修养,工作稳定,收入较高,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及感情问题。该词是仿拟人们常说的“淑女”而造的,“熟”在语音上与“淑”相近,故由“淑女”谐音仿造出“熟女”,用它表示那些成熟、稳重,具有知性之美的女人,非常幽默。这是一种近义仿词。它成为形成“熟女”一词的潜在因素。“熟女”符合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符合汉语仿拟造词法,又符合人物身份。
“熟女”一词是从日本娱乐界流传过来的词汇,“熟女”一开始是指超过了30岁的单身女青年,意指她们的青春不再,容貌渐枯,生活工作不如人意。一进入汉语社会,在汉民族文化背景的作用下,“熟女”的意思竟然演变成了一种赞美语词。“熟女”的引进,成为汉语词“熟女”词化的外在因素,它将简称为“熟女”词形强化。2006年7月18日英国BBC中文网有一篇《中国正在流行的最新词语》中对“熟女”的流行含义做了一番解读,文中风趣地说:“熟女”是近来十分流行的一个词,指成熟的美女,意即“淑女熟了”。
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在“熟女”的基础上进一步仿拟,造出了“熟男”,这是一种反义仿词。如:
(4)面对周围人对这位单眼皮“熟男”的痴迷追捧,周迅还是不太明白。(《深圳晚报》2005年12月1日)
(5)从“成熟男人”到现在流行的说法“熟男”,感觉上更轻松一些,但男人的优雅时尚是其中不会变化的精髓所在,这也正是浪琴一贯的设计风格。(http://www.southcn.com/lady/zt/nvxing05/20051230771.htm南方网)
(6)华语乐坛,真正大牌的歌手并不算多,这个夏天,香港的刘德华和台湾的陶喆分别推出了年度大碟《声音》和第5张创作专辑《太美丽》。目前,这两位“熟男”都在进行巡回宣传。(《广州日报》2006年9月9日)
“熟男”多指那些年龄在35到45岁之间,从容自信,事业有成,成熟稳重,有较好的经济地位的男士。与“熟女”比,“熟男”没有“熟女”那么引人注目,它常常与“熟女”组成“熟男熟女”这样一个并列短语出现,但不可否认,“熟男”也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被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
[作者通联:广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