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通过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建立了众多各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法。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法。由于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作文教学法可以进行多种分类。按照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法,这是较传统的分类法;按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应用文教学法;按年龄段,可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作文教学法;根据当代写作教学改革内容可分为模仿类、思维类、过程类、趣味类、动力类、非构思类等。
本文探究的是根据写作出发点的不同,可把作文教学法分为以主题为出发点类和以题材为出发点类两大类。
一、以主题为出发点类作文教学法
以主题为出发点,就是出一个作文题目,学生以此题目确定的主题写文章。命题作文,以及现流行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均属此类。后两者的主题不是由题目决定,是由材料来决定的,写作者根据材料确定的主题进行写作。该类作文教学自始至终围绕预定的主题“造”文章。审题最重要,决定文章成败。主题先定、主题他定、主题神圣不可改变、文章绝不能偏离主题是这类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其写作过程大致是:审题→选材、构思→起草、行文→修改→誊清。
以主题为出发点类教学法主要有:快速作文、简妙作文、“命题一写作提示”引导式训练体系。现在中小学作文都喜欢采用这类教学法。之所以这样,大概是采用倒推法而推出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大多通过考试,考试采用的是命题或半命题的方法,因此教学也用此方法。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这是一类较成熟的作文教学法。
这类教学法最大特点是“限制”。从时间、字数、体裁、题材、主题、结构等方面予以限制。不难看出,它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对作文易产生厌恶情绪。从生理学角度看,布置了文题,学生才产生写作动机;没人布置文题,就不产生写作动机。久而久之,这种因题而文的训练方法形成了条件反射,除了在学校作文课写作外,其他任何时候都不再产生写作欲望,哪怕遇到的题材非常值得写作。这类教学法,使写作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写作地位。
二、以题材为出发点类作文教学法
以题材为出发点类作文写作,是写作者从生活、资料和想象中发现写作题材而进行写作,自由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类写作,它没有一个他定的主题,其写作原理是“双重转换”,即“物—意—文”的转换过程。写作过程大致是:“发现题材→构思→起草、行文→修改→誊清”。这里发现的“题材”,也有可能是一个“主题”,但这个“主题”是写作者自己发现并确定的,而不是他定的。
这类写作与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关系密切。如果要让写作生活化,将生活文字化,就要加大对这类写作的训练。有国外学者认为,学生能否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并适当选材,是作文教学的一道难关,跨越了这道难关,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以题材为出发点类作文教学法主要有:“观察一分析一表达”三级训练的训练体系、作文素描训练等。现在对这类教学法的研究,大大落后于以主题为出发点类作文教学法的研究。
三、按写作出发点对作文教学法分类的意义
1.对编著作文教材和设计新的作文教学法具有指导作用。
在现行的作文教材中,由于将以主题为出发点、以题材为出发点两大类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混为一谈,因此作者常常违反同一律,读者在操作时常常不知所措。这些教材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写作的认识、准备、方法,第二部分讲作文教学的过程。第一部分内容是以培养文学爱好者、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以成功作家的写作经验及其典型作品来阐述如何写文章,如何观察、分析等,所讲内容是以题材为出发点的写作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讲作文过程时,却以应试作文为目的,讲如何审题、构思和评改等,这时就不讲作家如何审题了,所讲的内容是以主题为出发点的写作理论和方法。本来两个部分所讲的内容都有道理,由于两个部分的目的不一样,第一部分的理论就不能有效指导第二部分的实践了。举个常见的例子,著名的“双重转换”原理是从自由的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但这个理论在以主题为出发点的命题作文写作中是无效的,用“双重转换”原理不能有效指导命题作文的写作,“双重转换”原理非常适合以题材为出发点文章的写作。日记、周记、随笔、新闻的写作就是“双重转换”原理的具体实践。
明白了作文教学法存在分类这个道理,编著作文教学法和作文教材时,就明明白白两条线,把两类作文写作理论和方法分开讲解,这样就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教学。过去,人们前赴后继、孜孜以求,幻想研究出一种全能的作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可以适应任何对象以及任何对象的不同写作目的,现在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看,这是不现实的。
2.评价具体教学方法时更加客观、公正。
对于一个教学法,人们所处的角度不同,作出的评价是迥异的。比如对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法”的评价,就发生了针尖对麦芒的争论。一方认为“好得很”,一方认为“快速作文法”的出现让人悲哀。
明白了作文教学法它有各自的训练目标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再指责以题材为出发点的“三级训练”体系对应试作文用处不大,也不会去责怪以主题为出发点的“快速作文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了,也就是不能用“快速作文法”来指导文学爱好者。
3.便于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作文教学法。
在学校教学中,这两类写作都不能偏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把以主题为出发点的写作当成教学的唯一和全部,也不能打着素质教学的口号而完全摒弃以主题为出发点的作文教学。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进行素质教育,就要选择以题材为出发点类作文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日记等训练时,千万不要提供很多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把日记当成命题作文写。学生要考试了,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就有必要进行培养应试能力的作文训练。小学作文启蒙至8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应该以以题材为出发点的写作教学为主;9年级、高中三年级,应该以以主题为出发点的写作教学为主。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以题材为出发点的写作伴随人的一生。
[作者通联:四川南充芦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