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11期 ID: 355923

[ 万仁芳 文选 ]   

诱惑与禁止

◇ 万仁芳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进去,如果,他能爬过!
  ——狄金森《篱笆那边》
  篱笆这边,一双渴望的眼睛;篱笆那边,一棵红甜的草莓。
  大千世界,诱惑无处不在。大至江山美人,小至草莓围裙。
  无论什么人,总在诱惑中。无性无欲的亚当,也对善恶树上的果子充满着诱惑:为什么“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有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呢?是什么样的神秘之果?或许,上帝的这番告诫本身就是诱惑——愈是禁止,愈是诱惑;愈要诱惑,愈要禁止。这就是人的天性:喜欢在非人力所及的禁地涉足,喜欢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喜欢非分之想,喜欢无中生有,喜欢偷食禁果。因此,君子有君子的诱惑——名誉与操守,隐者有隐者的诱惑——桃源与南山。至于圣人贤者,他们的诱惑更大——仁行天下,世界大同;凡夫俗子,他们的诱惑更多——那蝇头之小利,那浪得之虚名。所以,康德在他的自在之物论中指出:哪里有无法找到的答案,哪里就有诱惑;哪里找到了答案,哪里更有诱惑。当人仰望夜空时,不知道那是星星,是诱惑,知道那是星星则更是诱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有形的天地,变态的风云,诱惑着人的“思”与“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把孔夫子这句话一分解,那就是“知”是智,“不知”也是智,所以“知之”与“不知”都是诱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于是老子提出“圣人为腹不为目”的主张。可是,这位骑在青牛背上的老人可知道,“为腹”何尝又不是诱惑呢?
  诱惑是人的原罪,这是伊甸园里的故事所告诉。上帝在创世纪时,用了五天时间创造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在第六天才创造人。人一来到世界上,就满眼风光,就充满诱惑。万能的上帝,才知道自己的失策,于是用“禁止”来补救。他对亚当谆谆告诫,什么是可以:“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的吃”,什么是不可以:“只有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可是愈是禁止,愈是诱惑!
  诱惑是天赐。诱惑使亚当夏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从树上“走”到地上,是地的诱惑;从陆地潜入海底,是海的诱惑;从大地飞入太空,是天的诱惑。当“觉宇宙之无穷”,“念天地之悠悠”时,才知“盈虚之有数”,“吾生之须臾”,于是想成仙成佛;成仙成佛不得,于是研究生命密码的编制,研究遗传信息的配制以及生命材料的结构,这一切都是生命的诱惑。鱼儿诱惑人长上鳍鳃在水中游荡,鸟儿诱惑人插上翅膀在空中飞翔。诱惑无穷,进化无限!
  诱惑是天罚。亚当夏娃禁不住一时的诱惑而带来了无限的劳作与苦痛。当玩乐、吃喝、色情、暴力,血腥、残忍、放纵等感官膨胀的行为冲垮了文明的篱笆时,心灵空虚,心智异化,也带来了自然的惩罚:离奇的疾病,莫名的病毒,生物链的中断,山崩地裂海啸等不一而足。无穷的诱惑,无限的忧患。
  诱惑,既是升华,又是沉沦,福兮祸兮?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也正如有矛则有盾。也正如有计算机则有“病毒”,有网络则有“黑客”。诱惑与禁止,一双悖论的孪生姐妹。
  禁止之于诱惑,既是天赐:谁不想上穷碧落,天马行空?谁不想下及黄泉,探幽发微?可是上帝让人只拥有双腿和双手,你只能立足大地,不忘根本;又是天罚:天高不如心高,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心灵固然如此神妙,但任何人的心灵永远有一道无形的篱笆!
  诱惑是感性。心灵以超越为旨趣。这边那边,此岸彼岸,起点终点,从生存到死亡,从现实到虚无,无不是心灵超越的维向。禁止是理性。理性产生意志,而意志通向道德。道德则以禁止为前提。封建时代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人伦是禁止;尊卑贵贱,三纲五常的等级是禁止;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的自然也是禁止。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篱笆这边,有人一个。是因禁止而限制在篱笆这边,还是受诱惑而超越到篱笆那边,实在是人生的一个两难话题。
  [作者通联:翔宇湖北监利总校]

诱惑与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