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情感是人类的普遍的情感。肖邦,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人钦敬的民族英雄,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土,怀念亲人,音乐成为表达他对家乡思念的媒介,也成为他召唤人民对敌斗争的武器。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肖邦诞生地波兰热那佐瓦沃拉的自然美景,介绍肖邦故居的历史与现状,追叙肖邦不平凡的一生,着重表现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揭示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也意在通过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成长与艺术创作深刻说明祖国对一个人的价值。作家以许多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一内涵,试以一些经典语句作一品读。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多。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这句话可以说是理解全文的纲,它高度概括了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童年与青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儿时的嬉戏,故乡的风物,亲人的关爱,一幅幅画面会永远鲜活于头脑之中,何况肖邦的童年是处在一个花的海洋、树的包围的世界,它四季分明,美不胜收,无论肖邦走向何方,这些都是他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弗洛伊德说得好:“无论童年记忆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事件的影响才变得重要,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是最有意义的因素。”童年生活会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思维等产生很大影响,情同此理,故园生活培养了肖邦的爱国情感,成为肖邦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作童年的联想,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能找到肖邦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源头,理解他的音乐与故园的关系。
“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是对肖邦音乐突出成就高度褒扬的绝妙比喻。说它“在花丛中”是赞扬肖邦的音乐带给人最大的精神享受,正如作者所写:“……对于他们,每次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次都能引起甜蜜的回忆……回顾这伟大的音乐激起的每一次无限深刻的内心感受。”这也显示了肖邦音乐艺术的成就之大。说它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是突出了肖邦音乐的政治作用,因为人们聆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这就是说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鼓励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肖邦的音乐体现了民族的精神、爱国的精神、鼓舞的作用,是送给战友的礼炮,摧毁敌人的火炮,是用音乐铸就的有力武器,而这些又不是用急风暴雨式的狂飙突进来表现的,是用他流淌着质朴、宁静的乡思、乡愁的马祖卡乐曲来传达的,随着这家乡旋律的流泻,自然把人们带入到万种离情、一怀愁绪之中,所以,一个“藏”字用得极为精妙,它把肖邦高超的音乐技艺与炽热的爱国情怀紧紧结合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为什么是在和肖邦作“促膝谈心”呢?这要联系全文作深入理解。“促膝谈心”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初引自德居斯太因侯爵对肖邦的评价:“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这段话由衷表达了人们聆听肖邦音乐后的精神愉悦,可谓是如坐春风,获益匪浅,它让人们领略到什么是美,什么是民族文化,什么是爱国情操,听音乐也是在和具有高尚情趣的、最美好人性的智者作促膝长谈,接受教诲,因此,你和肖邦促膝谈心,可以得到音乐与人格的双重熏陶。作者接着又将“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置于文本末,可说是画龙点睛,耐人寻味,一要注意你此时是在象征着“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内与肖邦作谈;二是肖邦之家有四季的美景,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一切都生机勃勃,恍如昨日,使你遐想到你正面对肖邦,和他一起散步,一起品茗,一起赏景,因此,你会更加怀念肖邦,肖邦永远活在你的心中,这是景与情的交融,这是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与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的交相融会,这又是把肖邦的人格魅力与人们对他的怀念交于一处,由景及人,由人及理,升华内蕴,一个普通的特写镜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再现。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