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2期 ID: 355687

[ 程海林 文选 ]   

若能学会变角度,话题之间可转换

◇ 程海林

  列宁曾说,办公桌上一个玻璃杯,不能说它只是用来喝水的,郊游从野外采来一束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小花瓶;风吹桌上纸张掀动,杯子可以临时做个镇纸;纸上字小,杯底厚,可以当个放大镜用;遇到危险,它又可以当作武器掷向敌人……这就是发散思维。过去我们都知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以一材多用,话题作文比材料作文的要求更宽泛,许多话题和材料都是可以多角度理解,而话题与话题之间又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中,有篇满分作文在说“心灵的选择”时,先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复述了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里有关“诚信”的材料,只在结尾有所改变:“七个背囊,实在是一个也不能少。该丢什么?听说去年有个年轻人在这个渡口丢了‘诚信’,最后处处碰壁,弄得寸步难行,后悔莫及。我思来想去,权衡利弊得失,我在心灵里作出了决然的选择,只能丢下‘荣誉’,不能丢下‘诚信’!虽然荣誉也来之不易,但有了‘健康’、‘机敏’、‘才学’,‘荣誉’还会再有。”更有意思的是,在2001的高考作文中,就有考生以“抉择”为题目来谈“诚信”的话题。可见,话题之间是完全可以转换的,关键在于掌握恰当的方法。
  话题与话题之间的角度转换,有多种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相似话题之间转换
  1.类似话题转换。汉语存在着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现象,利用这一特点,许多话题稍加变化就可以变为另一个话题。例如:
  ①旅居德国的摄影家王小慧说:“能创造性地工作是我最大的享受。”女明星温利蓉说:“每天睡一个懒觉,几乎是我最大的享受。”有人以仕途得意为享受,有人以寄情山水为享受。什么是享受?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耐人寻味。你是怎样看待享受的?请以“享受”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②幸福,时时刻刻围绕你的身边。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谊,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也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抒情、议论阐发、编述故事等等。不少于800字。
  “享受”与“幸福”是近义词,“享受”是指物质上精神上得到满足;“幸福”是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二者除了前者多用作动词后者是名词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文章构思、选材时,无须作出更细的区别。
  其他如“奉献”与“给予”、“坚持”与“恒心”等话题都是相似的,就连“责任”与“义务”这两个话题,在非法律场合,也是近似的,完全可以作相互转换。
  2.比喻话题转换。有些话题与话题之间的意义差别虽然很大,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将一个话题变为另一个话题的喻体,则二者的意义又可以统一起来,从而实现转换。如:
  春风习习,送来绿意;秋风瑟瑟,引来肃杀;暴风呼啸,带来灾难。周瑜火烧赤壁借东风之威,林冲雪夜山神庙前朔风增添悲壮之感……风花雪月更是诗人爱物。家风、民风、文风、吃喝风、攀比风,有人顶风、有人观风、有人煽风……生活中的风举不胜举。请以“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中的“风”有实意也有虚意,如果借“风”的话题来说“母亲的手”、“老师的爱”都是可以的:母爱的手抚摩我们如春风拂过大地,温馨暖人;老师的教诲娓娓动人,让我们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二、相关话题之间转换
  1.因果关系话题转换。有不少话题与话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在构思时,只要将表原因的话题往后再拉一步,就能使它作表示结果的话题;也可将表结果的话题往前推一步,就可使它变作表原因的话题。如:
  ①人民的好县委书记焦裕禄有一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原哈尔滨市副市长朱胜文非法聚敛百万财产。当有人问他为何堕落时,他回答说:“我是跟别人学的。”
  《国语》有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请以“榜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②月亮本身不发光,受太阳影响而能照亮黑夜;太阳黑子爆炸,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就会被干扰;强烈的爆炸声会震碎窗户玻璃,这是声波的影响。东南亚经济风波对全世界都产生过影响,加入WTO组织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一个英雄前面肯定有一个英雄引导着他,一个歹徒也一定有坏人对他产生着不良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生活中,家庭里的亲属、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社会上的各类人物,他们的思想、行为都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请以“影响”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定。
  “榜样”是指作为仿效的人和事;而“影响”是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引导作用。“榜样”与“影响”这两个话题虽然一是名词,一是动词,但是不难看出“榜样”是“影响”的条件或原因,“影响”是“榜样”产生的作用,即结果,二者也是完全可以在适当的前伸后缩之后进行转换的。
  2.包含关系话题转换。有的话题与话题之间从逻辑上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能把握它们的这种关系,将被包含的话题扩大一下范围,或者将包含其他话题的母话题缩小一下,就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如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个假想类文题,那么如果记忆可以移植,是好事还是坏事?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对此,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医学家说他们可以组接一批体能和智慧都很优秀的超人,科学家说科技可以出现长足的进步,教育家说那样可能会培养出大批的懒汉,思想家则说当心会出现许多双重性格的人,军事家告诫人们那样带给世界的将会是更大的灾难……各有各的道理,正所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又能跳到2000年的高考题上。因为对于同一个事物,如果依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可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能包括“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前者缩小一下范围,具体到记忆移植的问题,或后者扩大一下范围,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二者是可以统一的。
  其他如:“尝试”可以包括“第一次”,“理解”可以包括“宽容”,“痕迹”可以包括“回忆”或“往事”等等。只不过有时思维要拐个弯,像“痕迹”似乎与“往事”无关,你若想到流星划过夜空会留下白色的痕迹,小船驶过河面会留下一道波痕,岁月流逝会在脑海中留下记忆,这样就可以将“痕迹”与“往事”关联起来了。
  
  三、相反话题之间转换
  1.逆向转换。有许多话题与其他话题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如果善于从一些话题的反向来思考,往往就能发现与所需话题相关的新天地。
  如有篇题为“可怜”的文章说:有位老人很有钱,平时从来不徒步出门,有一天,他却和侍从一道出门上街,先看到一个妇女在卖红花紫,觉得人家即使把红花紫卖完了也不值几个钱,说她可怜,叫侍从给她100元钱。接着又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坐在路旁边哭边骂,骂小偷偷了她40元钱,老人觉得她很可怜,又叫侍从给了她100元钱。后来,看到一个男人想买一斤肉却又舍不得,一问才知他是下岗工人,孩子想吃肉却又没钱买,老人又认为他可怜,也给了他100元……就这样,老人不一会儿就给了人家1000多元。最后,老人在人们不断的谢谢声中离开了。他叫侍从有事先走了。一转身,一阵风把老人刮了个踉跄,一个小女孩赶忙跑上来扶住老人。老人问小女孩为什么要扶他,小女孩说:“我看爷爷好可怜,走路都走不动了。”老人听了,流泪了,是的,自己的确老了。可怜的是自己,人家至少还都年轻。
  就这些内容,只要稍加变换就可以变成“幸福”或“财富”等话题。例如,可以在文末加上这样的话来点一下题就是“幸福”的话题文章:“平时总以为自己富有,人家可怜,现在看来,他们是幸福的,自己才可怜,因为生命比什么都可贵,年轻就是财富。”
  另外,“宽容”与“反对”、“竞争”与“谦让”、“执著”与“放弃”等类话题,都是可以做这样的转换的。
  2.对立转换。从辩证的角度看,有些话题与话题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情况(不同于相反),“大”与“小”、“永恒”与“瞬间”、“缺陷”与“完美”等就属这类情况。以一篇短文为例:
  
  依米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依米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在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们叹惋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就随同母株一起香销玉殒。
  依米花和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那样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大自然万千家族中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一次便足矣。一次的灿烂青春,一次的辉煌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烈烈,一次的无悔人生……一次,仅仅一次,却须要长时间坚忍不拔地进取和历尽艰辛地跋涉,它甚至须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精力!
  人生的路途远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求索的艰辛历程中,我们并非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这篇短文,可以借它来说“美是短暂的”的话题,因为依米花期是短暂的,只有两天;也可以用来说“美须要持久努力”的话题,因为依米为这两天却要做五六年的准备和积蓄。
  好了,方法还有许多,无须赘言,大家已能明白话题与话题之间是可以转换的。要提醒的是,我们在构思某一话题时,还是应当先从该话题的本身去考虑,只有在思路展不开的情况下才转而求其次。此外,在思考转换话题时一定要遵循恰切、自然的原则,不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以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作者通联:安徽巢湖烔炀中学]

若能学会变角度,话题之间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