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第2期 ID: 355691

[ 张宏和 文选 ]   

伤心为何用“断肠”

◇ 张宏和

  请大家细读下列所选的古诗名句:
  念君客游思断肠。(曹操《燕歌行》)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李白《赠武十七谔》)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李白《妾薄命》)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悠悠窗下断肠波,总是行人堕泪多。(金·刘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为什么古人喜欢用“断肠”来形容难过、伤心甚至悲痛呢?
  原来,《世说新语·黜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母猴为了追赶那个欲加害于自己孩子的士兵,竟然累得肚肠寸断,这怎能不叫人悲痛欲绝呢?
  [作者通联:安徽淮北实验高中]

伤心为何用“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