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第10期 ID: 355511

[ 周兴华 文选 ]   

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 周兴华

  一、出示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正确的审题
  这则材料由浅入深分作三层:1.第一段材料是生活现象;2.“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是对第一段材料的升华总结;3.最后,“上善若水任方圆”又使材料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按照材料作文的写作规则,如果出题者没有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作者就可以从材料的任何一方面去写文章。这样一来——
  1.如果从第一层的生活材料方面行文,可以从“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用好方圆”等方面立意。这里的方圆还不一定是引申意义上的方圆,可以就是指实实在在的方形和圆形。
  2.如果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方面立意,可以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因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方圆”已经是一个虚化的名词了,它并不一定是实指几何图形中的“方圆”。那么它虚化成了什么意义了呢?下面看看这句话的出处。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语出五代宋初诗人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其诗曰:“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大约是形容端溪石和水晶珠虽器形方圆有异,器物不同,但它们都润泽和晶莹,都得自山川灵秀、日月精华,都具有完备的美和价值。
  以此材料来看,这里的方圆可以代指一切不同形态的事物、不同能力的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等等。所以学生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作文完全是正确的。
  3.如果从“上善若水任方圆”这方面立意肯定是最佳立意,因为这是此则材料的核心意义所在。但是如何立意呢?我们先来分析这句话。这句话分作两层,第一层是“上善若水”,第二层是“任方圆”。
  先看第一层“上善若水”。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在老子的本意里,“上善”是指做人的最好方法、处事的最好态度、做人的最高境界、为人的最佳品质等,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限制,如果他们将“上善”理解为最好的行善方法,最好的善良品质也不为太错。“上善若水”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那么水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一)曰无争。水乃万物之源,厚德无物可比,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张扬,顺势而流动,积聚愈深邃愈安静,有一种超然的宁静和达观。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始终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浩浩荡荡,威力无比。
  (三)曰坚韧。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奔腾的河流一去不回头,“滴答、滴答”的水滴用坚持之力可以凿穿石头。
  (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随时而变,顺势而行,变化万端,姿态各异。
  (六)曰清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七)曰公平。水无论置于何地,不管置于何物之中,均一视同仁,地斜水不斜,器歪水不歪,是谓“水平”。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质,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们把这种品质称为“上善”。
  再看第二层“任方圆”。“任”的意思是“任凭”,可以解释为“随意、任意”等方面的意思,这是正解;而不是我们有些人所理解的“担任”的意思(当理解成了这个意思的时候,就被人们解释为“符合”的意思了)。“任方圆”的意思是任凭外界环境是方或是圆,这里的“方圆”进一步虚化为外界环境的好坏等各种变化了,说白一点,“任方圆”的意思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外界环境是好是坏。
  把“上善若水”和“任方圆”结合起来分析,这个句子的中心语是“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上善若水”的补充说明,它说明“上善若水”的一种状态。二者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人为人处事要有水一样的品格,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自己都持心坚定,不会随意改变。所以,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当是“为人处事要具有水的品格(无争、达观、齐心、坚韧、博大、灵活、清明、公平等),无论外界是好是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持心不变”。这样一来,材料和古诗“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及“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就一脉相承了。
  那么我们再找来“上善若水任方圆”一语的出处加以印证。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顾况的《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鬈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一、出示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正确的审题
  这则材料由浅入深分作三层:1.第一段材料是生活现象;2.“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是对第一段材料的升华总结;3.最后,“上善若水任方圆”又使材料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按照材料作文的写作规则,如果出题者没有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作者就可以从材料的任何一方面去写文章。这样一来——
  1.如果从第一层的生活材料方面行文,可以从“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用好方圆”等方面立意。这里的方圆还不一定是引申意义上的方圆,可以就是指实实在在的方形和圆形。
  2.如果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方面立意,可以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因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方圆”已经是一个虚化的名词了,它并不一定是实指几何图形中的“方圆”。那么它虚化成了什么意义了呢?下面看看这句话的出处。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语出五代宋初诗人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其诗曰:“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大约是形容端溪石和水晶珠虽器形方圆有异,器物不同,但它们都润泽和晶莹,都得自山川灵秀、日月精华,都具有完备的美和价值。
  以此材料来看,这里的方圆可以代指一切不同形态的事物、不同能力的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等等。所以学生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作文完全是正确的。
  3.如果从“上善若水任方圆”这方面立意肯定是最佳立意,因为这是此则材料的核心意义所在。但是如何立意呢?我们先来分析这句话。这句话分作两层,第一层是“上善若水”,第二层是“任方圆”。
  先看第一层“上善若水”。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在老子的本意里,“上善”是指做人的最好方法、处事的最好态度、做人的最高境界、为人的最佳品质等,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限制,如果他们将“上善”理解为最好的行善方法,最好的善良品质也不为太错。“上善若水”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那么水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一)曰无争。水乃万物之源,厚德无物可比,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张扬,顺势而流动,积聚愈深邃愈安静,有一种超然的宁静和达观。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始终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浩浩荡荡,威力无比。
  (三)曰坚韧。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奔腾的河流一去不回头,“滴答、滴答”的水滴用坚持之力可以凿穿石头。
  (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五)曰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随时而变,顺势而行,变化万端,姿态各异。
  (六)曰清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七)曰公平。水无论置于何地,不管置于何物之中,均一视同仁,地斜水不斜,器歪水不歪,是谓“水平”。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质,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们把这种品质称为“上善”。
  再看第二层“任方圆”。“任”的意思是“任凭”,可以解释为“随意、任意”等方面的意思,这是正解;而不是我们有些人所理解的“担任”的意思(当理解成了这个意思的时候,就被人们解释为“符合”的意思了)。“任方圆”的意思是任凭外界环境是方或是圆,这里的“方圆”进一步虚化为外界环境的好坏等各种变化了,说白一点,“任方圆”的意思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外界环境是好是坏。
  把“上善若水”和“任方圆”结合起来分析,这个句子的中心语是“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上善若水”的补充说明,它说明“上善若水”的一种状态。二者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人为人处事要有水一样的品格,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自己都持心坚定,不会随意改变。所以,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当是“为人处事要具有水的品格(无争、达观、齐心、坚韧、博大、灵活、清明、公平等),无论外界是好是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持心不变”。这样一来,材料和古诗“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及“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就一脉相承了。
  那么我们再找来“上善若水任方圆”一语的出处加以印证。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顾况的《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鬈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暍。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