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757

[ 张兰芳 文选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张兰芳

  一、 话题探讨
  作文修改是指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调整、补充、调动和修饰,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练习手段。修改作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是对文章再思考、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激发出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自行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改什么?怎么改?
  先说改什么。一篇文章可以修改的地方很多,对中学生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文章的整体来看,主要为四方面:
  一是修改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来表达。首先不能写错别字,其次要文通字顺,再次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要达到这些要求,就一定要下工夫修改,反复推敲。
  二是修改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文章遣词造句、结构安排和所选用的材料都是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修改时要看文章的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如:议论文的论点是否鲜明,能否统帅材料;记叙文是否围绕一个中心;说明文是否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是修改结构。结构层次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对表达主题有重要作用。好文章结构上不能出大毛病,结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有:平铺直叙,缺少变化;谋篇布局不合理,不完整;段落层次不清晰,过渡生硬、不自然;脉络不通;前后、首尾缺乏照应等等。表现在记叙文上,只记得说出自己的故事,往往忘记谋篇布局的技巧,把很好的题材写得索然无味;表现在议论文上,随意堆砌材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有时,只要考虑“顺序”与“详略”,重新调整组合,就能使记叙文有了波澜。有时,把分论点稍加调整,则可使议论文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四是修改材料。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修改时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所用材料,记叙文要看是否具有典型性,议论文要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再说怎么改。
  衡量文章修改得好不好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内容正确,一个是表达形式完美。好的内容要依靠好的表现形式,在布局、逻辑、修辞上花工夫,使文章的每一句、每一段乃至全篇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客观事物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清楚,认识完全,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纠正,修改过的作文才能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二、 修改示范
  
  独自面对
  王文灏 西安交大苏州附中高三(11)班
  
  ① 最近的一则新闻令我哭笑不得。在这则新闻中,一个大一新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他的成绩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他开学报到当天的“亲友团”阵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该生报到的那天,上至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下至抱在手中的小侄子,几十口人浩浩荡荡,千里迢迢从家乡送该生到大学报到。更令人费解的是,该生的行李必须用货车才能运送,而其中甚至包括该生四年所需要的卫生纸……
  在这位报到阵容如此“豪华”的“报到帝”面前,“独自面对”显得黯然无光。
  对于孩子来说,独自面对在如今的中国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概念。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似乎都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关心,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处理好,完全不给孩子独自面对的机会。而作为晚辈,遇到困难时,必然去找家长,完全不会独自面对。
  这种社会现象是可怕的。一个不能独自面对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竞争中立足。学会独自面对,对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学会独自面对呢?
  ② 其实独自面对并不难,但其阻力表现为主观和客观两种。
  ③ 客观上的阻力来自于家长及其他长辈,所谓“物极必反”,过分的关心会使我们活在父母给我们搭建好的暖棚之中,就像那位“报到帝”一样,去大学报到还得兴师动众,至于吗?所以,我们要学会独自面对,排除客观阻力是必需的。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父母的过分关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而养成了独自面对困难与挫折的习惯。
  ④ 主观上的阻力,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不会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依赖家长。但家长不可能陪伴我们度过一生,当我们赖以生存的“暖棚”突然崩塌时,面对这个寒冷的世界,我们仍然要独自面对。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极度无耻的人,在学校开车撞死人后竟面对来人大喊:“我爸是李刚!”⑤ 且不说此人何等嚣张,只要有条件,你就算喊“我爸是奥巴马”都可以。但就此人的行为而言,撞死了人首先想到的是家长,妄图由家长为他摆平。试问此人的责任心何在?他以后如何独自面对社会?相比之下,⑥ 受宫刑却能写出《史记》的司马迁,难道他也是依靠家长吗?独自面对这莫大的耻辱,他挺住了,所以他塑造了辉煌。
  学会独自面对,我们才能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否则,这前无古人的“报到帝”能否会后无来者,也是一个未知数……
  
  这篇文章是限时命题作文,在修改环节,全班同学讨论后,认为以下几点值得修改:时评和传统议论文的杂糅(材料选择问题);议论文的逻辑不清(结构问题);有些敏感性话题的随意性(语言问题)。按照这三点修改意见,作者进行了修改,修改后就成了一篇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时评式议论文。
  
  三、 方法点拨
  首先,要能够看出文章的问题所在。
  作文没写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当时不在状态,审题不清;选材时没有细加考虑,或是内容比较单一,或是取舍不当;因为匆忙,没拟提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结构紊乱;时间来不及,对论点没能深入阐发……面对自己作文的第一稿,你要能够判断出问题所在。当然,写作能力不同,修改文章能力体现的差异更明显。
  一部分同学平时阅读量比较大,有能力看出文章需要修改之处,具有修改能力。这类同学自己能想出来怎么修改,比听老师的指导要有用。当然,若老师点到其作文存在的问题,往往还能迅速领会老师的批改意图。
  有些同学看不出文章问题所在,可以求助于同学或老师,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看看是语言还是谋篇布局方面或者是举例方面的问题,然后动脑筋去修改。
  还有一部分的同学作文水平特别不行,完全没有修改意识,认为自己能把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写出来就心满意足了,根本来不及考虑读者的感受,甚至也不在意得分。这样的同学一定要警醒,写出的文章没人肯读,就等于白写。还是尽量要把自己写好的作文读两遍,尽可能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至少使你的作文达到高中生的一般水平。
  其次,修改可以分几步走,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作文修改需要积累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修改可以分几步走。首先,认识多少改多少,一次只解决两三处的修改,重视基本训练。比如,每次作文初稿完成后,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的错别字、漏字、笔误等,只要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进入第二阶段,便逐渐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全面地分析自己作文的得失,并作较大的修改。而进入第三阶段,积累一定的修改经验之后,便能够修改他人的文章,并有兴趣对自己的旧作进行全面的综合修改与提升。这样长期坚持,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定会提高。
  高中的作文修改可以用综合的方法。如果分得太细,自己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当然,综合修改也不必要求自己在一次练习中面面俱到地完成全部技能训练。如果一次作文的修改要求全面,也就是从立意、结构、表达诸方面都提出要求,这样做反而不容易把握。所以,每一次的修改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如何确定批改重点呢?一般来说,每次作文的主要要求,应是该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具体而言,可以是结构安排,可以是记叙顺序,也可以是人物描写,还可以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对言之无物的,修改时要着重选择能说明中心的材料,逐步写得具体;对材料杂乱的,修改时要着重修改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修改时要着重修改病句,把文章写通顺,而不宜提更高要求。改到七八成,能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就行了。
  修改时,还要发现自己文章的优势,尽量积累自己的写作材料,形成自己的风格,扬其所长。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当你领略到修改后的进步,就会对自己的作文能力逐渐地有信心。
  
  四、 请你演练
  请选择一篇自己的习作选取两三处进行修改,争取上一个层次。
  
  开头的时事材料是为议论服务的,应压缩得简略些。
  ① 最近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个大一新生报到当天,几十名“亲友团”陪同前往,外加用货车运送的行李,其中包括该生四年所需要的卫生纸……
  作者的行文思路原本是清楚的,但作为分论点的这句话在表达上却犯了逻辑错误。可以这样改:② 其实独自面对并不难,只要我们克服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阻力。
  ③ 首先,我们要克服客观上的阻力。客观的阻力……
  ④ 其次,我们要克服主观上的阻力。
  ⑤ 这种敏感的话题不能触碰,所以,要删除。
  ⑥ 此处用司马迁的例子作为论证的材料,首先显得陈旧,其次,和整篇文章的时评风格不吻合。可换成另一个正面的时事材料。改为:
  背着爸爸去上学的洪战辉,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敢地承担起照顾爸爸和妹妹的责任,并完成学业,也造就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