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4日一早,我们从格尔木出发,向目的地——敦煌驶去,开始了我们千余里的漫漫征程。以前说起敦煌,我的脑海总浮现出这样的影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茫茫千年;羌笛幽幽,琵琶声断,秦月汉关飞天……敦煌在我的心里与荒凉和凋敝相连,那里只是一片黄色的世界,黄色的天地。一路上,我们观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还见识了狂风刮起的沙尘。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因处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西汉王朝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口,西域和中原来往的商旅、使者在此交换关牒才能通过关口。到达阳关附近,立刻就能感受到边关的大漠落日和铁马金戈之气。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煞有介事地买了通关文牒,验证、通关,然后骑马穿行于关外茫茫的山路上,体验了一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
鸣沙山沙峰起伏,沙脊如刃,以风动沙鸣而称奇;红、黄、绿、白、黑五色沙粒细软滑圆,人登之而鸣。我们在鸣沙山骑骆驼、滑沙,玩得不亦乐乎。
依依不舍地离开鸣沙山,我们到了被称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对于月牙泉的印象来自于田震的那首《月牙泉》。真正走到月牙泉边,却不得不再次为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所折服。一湾月牙形的泉水宛如新月,静落在道道沙岭之间,清莹透澈,碧波荡漾,为这苍黄的沙漠之地平添了许多风韵。据说,泉水内有铁背鱼、七星草,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我们在那里疯狂地按动快门,尽量为这份神奇和美丽留下更多的记忆。
敦煌,一个集厚重与现代于一身的美丽城市,值得人用心去细细体会和感悟。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拜访敦煌,用更加充裕的时间更加完整和深刻地去了解她,更加用心地去体悟她。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