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751

[ 胡云信 文选 ]   

寻找那心中的桃花源

◇ 胡云信

  编者的话
  想和选手比拼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得到一本精美的大赛指导用书!
  【高中组作文题】 1. 代价;2. 穿越;3. 心中的桃花源。
  【参与办法】 将你的同题作文、评论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发给我们。(联系方式请见目录页)
  
  古人云:“凡学文者,必先濬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这是我参加2010年“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高中组的评卷工作后首先想到的一句话。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首先会考虑为什么写,写什么,写给谁看;然后才考虑选材构思,谋篇布局,考虑“怎么写”。
  “心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开放而富有张力的作文题。初见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是我们审题的必然联想。陶渊明用他浪漫多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不胜收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成了人们的理想之地、幸福之地,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乐土。陶渊明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那个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时代的强烈不满,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想诉求。
  一千多年来,这个“桃花源”深深印在这个古老民族人民的心中。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幸福自由、个性张扬的新时代,为什么要写“心中的桃花源”?
  其实,不论什么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桃花源,渴望一直能守护这个桃花源。
  面对这个题目,同学们应该从三个层面考虑:
  一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也就是有无写作的现实针对性、必要性。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节奏很快的时代,人们似乎很忙很累,有时又很迷惘。在热闹与宁静、守护与舍弃、物质与精神、名利与事业、世俗与自我之间纠结着、纷争着;在这纠结纷争里,不少人迷失了方向,舍弃了守护。在纷扰繁复的社会中,我们如何保持一份淡定,守护一份从容?如何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就是写“心中的桃花源”要回答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与其说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毋宁说是直指现实,直指当下的人心。这是写作这篇文章的源头问题,只有源头疏通了,才能下笔如有神。换句话说,写作者心中要有读者意识,要有与读者分享自己思想的交流意识。
  二是考虑写什么。这个“桃花源”其实是生活中不存在的或者已经失去的,所以叫“心中的桃花源”。你可以像李乐薇那样写“我的空中楼阁”,也可以像徐志摩那样写心中的“翡冷翠山居”,也可以像契诃夫那样写“失落的樱桃园”,还可以像我们的先人那样写黄冈竹楼、醉翁亭、超然台、黄州快哉亭等等。你可以写大自然中的山水美景,可以写亲情人伦,也可以写一花一木一园一屋。只要能表达心中的期盼、向往、寄托和守护,则无不可写。这里可以有对生命意义的叩问,有工业发展对传统文化冲击的忧虑,有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有对祖母身上的泥土芬芳的回味,有对纯真自由生活的向往,有对宁静悠远的江南古镇的迷恋,有对悠闲自在农村田园的讴歌,有对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真诚期盼,有对从容淡定心境的执著守护。
  这个桃花源可以是心灵的港湾,可以是内心深处的温暖亲情,也可以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幸福快乐之地。
  确实,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停奋斗,我们热衷竞争,思慕富有,我们确实创造了过去不敢想的财富,享受着神仙也想不到的优越条件,但我们也失去了很多,甚至无法追回。我们只能在内心筑起永不消失的“桃花源”。
  正如陆一岑同学作文所说:“无论何时,心中都该有一个对桃花源的期待,如此,即使在繁华的物质文明中,也能保留有一份心灵的纯净,即使在困顿穷厄的处境下,也能激励自我不轻言放弃。我坚定桃花源是一种指引迷津,使我们不致沉沦于现状的期待。”
  最后是考虑如何去写。只要源自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渴望,就具备了写好这篇文章的基础。当然,如何写也是非常关键的。你的文章要能做到个性张扬,则须在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上,如何由此及彼的联想上,如何在虚与实的调配上,如何在细腻的描写上,如何在过程的张弛、内容的起伏上多下工夫。了解一些“陌生化”的构思手段、叙事技法、线索安排、悬念设置、波澜预设等都是有必要的。
  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作文之树的茁壮成长需要立根于生活的沃土。我们平日要注重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对诸多生活现象的思考,否则笔触不会细腻,感悟不会深刻,描摹不会真切。
  二是多读书、多积累才能自由表达。古代文章大家无一不酷爱读书。司马迁为编写《史记》一书,自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太史公自序》);韩愈说自己“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韩愈《答侯继书》)。他读书甚至到了“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的地步。杜甫之所以“下笔如有神”,自有平日“读书破万卷”的功力。写文章必须以广博的学问做根基,决不能凭空杜撰,信口雌黄。
  三是文章最珍贵的永远是真实的情感。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志趣品质的体现,是见解主张的表达。写作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既是自我的表达,也是相互的交流。作文不光是一种技能,更是思想情感的固化。文章表达的是情感和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永远以此为前提。
  古人认为写好一篇文章要靠品德和修养。思想认识水平和丰富的学识永远是写文章必然要求。否则光靠打磨语言,光靠在形式上翻新花样,掩盖不了思想的贫乏、内容的苍白和感情的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