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以下简称黑):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周国平(以下简称周):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知识,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修养。
赫:为获得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周: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得以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所谓经典名著,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对于这些伟大的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某些永恒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就精神生活而言,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赫: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周:世人不计其数,知己者数人而已;书籍汪洋大海,投机者数本而已。既然我们不为只结识数位知己而遗憾,也就不会为只读了数本好书而苦恼了。
赫: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全都白费。
周: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赫尔曼•黑塞,生于1887年,卒于1962年。生于德国,后入瑞士国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作有:《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等。
在赫尔曼•黑塞已经去世时,周国平先生还在读高中,两位素未谋面,却在思想上达到惊人的一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参考文献:
赫尔曼•黑塞著《获得教养的途径》,出版社年版
周国平著《守望的距离》,出版社年版
(徐州市沛县职业教育中心;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