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曾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题为《危机时刻》的作文,班上40多个孩子中,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另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83.3%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
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或记录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古人曾云,“言,心声也!”。即写出来的文章应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所以求真求是应是作文的第一要义,所写事件要客观实在,表达情感要真实可信。可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生活积淀还不够深厚,思想还很天真幼稚,觉悟也还没那么高尚,驾驶文字的能力也还不强,所以在作文时,难免辞不达意,言不由衷,不可避免地要编、要造、要说谎话。
针对此种情况,老师本来应该予以制止,适当指导,引领学生写出真情,流出实感。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禁不住分数的诱惑,我们的老师对“真情作文”却缺乏理解,甚至全盘否定;对“撒谎作文”往往网开一面,甚至情有独衷。久而久之,助长了作文的虚假之风,造成了“说谎作文”的盛行。
因在网上发起“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网络调查而走红的林嫣说:上中学时,老师让写《雷雨》的读后感,她认为周朴园对女仆侍萍是怀有真挚爱情的,只不过更多的是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复杂情愫。结果林嫣的作文被勒令重写,开头改为“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周朴园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2004年,高考作文中,一位考生写道:“一个在登山时遇到暴风雪的年轻人,因认为自己没能力救出同伴而选择独自离开。”理所当然,这篇作文被判了零分。
说真话被判零分,说谎话,却得高分。80后作家韩寒在其博客中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在老师的肯定和“引领”下,学生慢慢把虚假当作了真实,使真诚渐渐地离学生远去。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如同做人,做人要真诚,作文同样需要真情。作为教师,要倡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反对弄虚作假,要表真情实感,反对无病呻吟。即使一时没有写好,作文得不高分,只要“言出心声”,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作家叶永烈,小学时,作文得过40分,但却并未影响他后来成为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一代国学大师郭沫若,其四川乐山故居中的一张中学时期的成绩单显示,他的语文成绩只有55分,可想当时大师的作文也绝好不到什么地方去。所以评价作文的好坏,不能只管分数的高低,关键要看作文的真实。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着重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些要求,对于克服作文教学中片面追求文意“高尚”而导致的“假、大、空”毛病,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每一位语 文 老师都要秉承新课标理念,摈弃“分数至上”的应试作文观,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引领学生走出“谎话作文”的误区,写出字字求真,句句含情的“真情作文”,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写的人。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教育科学研究室、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夏谢小学;271502)
联 系电 话:15105480862电 子信 箱:lydongp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