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9期 ID: 151686

[ 李振华 文选 ]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成人

◇ 李振华

  内容摘要: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虽不同于政治学、伦理学,但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和“成人”培养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语文教育应尽的任务。当然,“做人”的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对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从“倾听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恩教育”入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做人 成人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语文教育虽不同于政治学、伦理学,但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和“成人”培养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应尽的任务。当然,“做人”的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对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从“倾听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恩教育”入手,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现代社会独身子女的特殊地位造成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表现欲和优越感,让他们不喜欢也不愿意听别人说话,往往爱插嘴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笔者就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同学甲:我们的课堂表面看上去热闹非凡,却因为少了美丽的倾听,而缺失了思维的碰撞,没有了智慧的火花。同学乙:认真倾听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实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不会倾听,大量的信息将会流失,难以追回。同学丙:对学生而言,倾听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当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后,我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在语文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你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你的耳朵。”“瞧,某某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你有一对神耳朵,居然把同学的话听得真真切切!”……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厉,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因为强化了“倾听”,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不停闪耀、意外的生成不时出现。
  二.让学生学会欣赏
  对于那些有点滴进步的孩子,我们老师要运用放大镜,通过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上进的信心。
  对孩子来说,教师的激励固然不可或缺,但来自同伴的激励,或许更为真实,更为有效。让同伴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及时表扬,这样的激励,不仅进一步融洽了伙伴关系,使学生自己受到榜样的熏陶感染,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激励,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学会欣赏别人,这恰恰是合作的基点所在,做人的原则所在。
  三.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对于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利用读书与写作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培养。
  姚丽丽同学:看了《暖春》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宝栓、爷爷、小花他们之间的爱和情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的诠释。四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因为爱,生活在了一起。尽管开始时,并不融洽,生活得不好,日子很艰苦,尤其是爷爷和小花。当小花捧着本子和笔,胆怯又诚恳地对老师说:“老师,您可以用铅笔给我批作业吗?铅笔改的,擦了还能用。”时;当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爷爷还在山坡砍柴卖了给小花上学时;当宝栓夫妻知道错了,煮了一桌饭菜给爷爷和小花时;当爷爷病倒,小花伤心的哭喊时,我的泪禁不住往下流。有一个字,如诗如画,那便是爱,有一种情至纯至真,那便是亲情。
  沙晶同学:那次组织读书活动,我读的是《感恩父母》,其中有一篇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位父亲过生日,母亲让父亲上街买肉,孩子们很期待父亲能早点拎点肉回家,到了中午,父亲空手而归,原因是肉太贵了,父亲舍不得。又一次父亲的生日,母亲去割了几斤肉,想让辛劳的父亲好好补补,饭桌上,孩子们都津津有味的吃着肉,而父亲只是看着,母亲让父亲夹肉,父亲从盘中夹起一块肉,筷子转了方向,放到孩子们碗里,接着又给母亲夹……,读到这儿,我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对,这位父亲简直是我父母的翻版,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只要一想到这儿,我就格外难过,为什么当时我不能理解呢?
  语文课堂,我不仅仅当成传授知识的课堂,更作为培养学生“成人”的课堂。
  
  李振华,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教师。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