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447

[ 杨佩文 文选 ]   

聆听元宵

◇ 杨佩文

   “上灯圆子落灯面”,这是家乡欢庆元宵的饮食风俗。小镇北坎的民谣《十二月儿鲜》中“正月里龙灯鱼儿来报喜”,又唱出了这个佳节在南黄海之滨的鲜美风味。
   “嘀——嘀——”,“叮啷——叮啷”,摩托车和自行车艰难地向前行驶着。人们摩肩接踵,赶进菜市场。
   “白水虾,刚上来的!”
   “海蛰头、海蛰皮儿!”
   “称四斤茨菇。”
   “称一斤茡荠。”
   三峡移民的女摊主不亦乐乎,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了。传说元宵吃茨菇和茡荠,一年不生喉病。看到妈妈各买了几斤,我想晚上多吃一些,这样再不必担心伤风咳嗽,得咽喉炎啦!
   “妈妈,我要买这个烟火!”
   “奶奶,你给我买个兔儿灯,好不好?”
   孩子们仰着兴奋得红涨的小脸蛋,紧抓住大人的手摇晃。
   “叮儿铛儿——”
   锅碗瓢盆的声音,多么清脆。这不是春天的交响曲吗?
   “呲——”“妈妈正在炸春卷。”薄薄的面皮儿,包裹着荠菜和肉丝。古书上说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噔,噔,噔。”奶奶正快刀斩乱麻,剁着山东老姜和青葱。刀碰到切板的声音,是如此年轻有力。
   “呛呛呛!”这不是京剧锣鼓,而是做海鲜冷盘:呛软壳蟹、呛虾儿、呛蛼蛾。在姜米、葱花和白酒的调味下,能够鲜掉人的牙。
   当夕阳从梀树的枝桠上坠落,耳朵这个时候开始已经不够使用。
   “谁家日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乡下虽欣赏不到“千门开锁万户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的喧闹,但是父母们在楼前点亮了大红灯笼,屋内外一片亮堂,却不比火树凤楼逊色。
   鞭炮的爆响此起彼伏,烟火异彩纷呈。新年第一轮皎洁的圆月,升上了明净、深蓝的高空。元宵晚宴拉开了序幕。
   丰盛的晚餐,汤圆是必不可少的。软绵绵、粘乎乎的,芝麻的甜和汤的淳厚,香从牙齿缝流溢了出来。虾汤圆,别具本土的风味。爸爸从渔船上打来电话,我告诉说给他准备了一副碗筷期望他早点回来,这样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可以想见气氛是多么温馨。
   深夜,揣着一个朗月般饱满的心愿,进入梦乡。万籁俱寂,我却分明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不,涌动的春潮,平稳而轻快地起程了。

聆听元宵
目录

  •  / 李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