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场,主角亮相,镜头切近。坐在钢琴边的,那大师,没有想象中音乐家的绅士。深夜的烛光照亮了那红发,照着那可笑的助听器。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于是电影在这深夜拉开了帷幕——《复制贝多芬》。
一如所有的传记,电影的情节不那么引人入胜。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抑或是天马行空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个贝多芬,和一个近乎杜撰的女主角——安娜。如果他不叫贝多芬也好,如果他从未接触音乐也好,如果他从未创作交响曲也好,那么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眼前只不过是一个市井无赖——生活邋遢,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可是这些如果偏偏不成立。一如贝多芬对安娜说的:“音乐家是离上帝最近的人。”所以音乐家注定寂寞,注定要全身心以至把灵魂都投入音乐中。他用一生的寂静苦痛创作了一部《第九交响曲》,在音乐中创造他的理想世界,却在公演之前退缩了,害怕了。公演的后台,贝多芬找到安娜:“上帝给了所有人听我的音乐的权利,却独把我拒之门外。”只是我不相信,眼前是那个毫无礼貌的贝多芬,是那个创作《致爱丽丝》的失意少年,是那个弹奏《月光曲》的音乐天才,是那个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巨人!那个贝多芬,在此刻,语气中竟带着些许颤抖。在此刻,竟像个孩子似的哭了。可是,他的生命里,毕竟有过太多的寂静和无措,有过太多的苦难和伤痛。他害怕了,在他最伟大的作品公演前,他被突如其来的紧张和不安冲的迷失了方向。然而在他手起瞬间,《第九交响曲》就注定是个杰作。那欢乐颂,那无数次响在耳边的欢乐颂,终于在音乐奏到最高潮时呼之欲出。这次,不是儿时千遍万遍的“欢乐女神圣洁美丽”,不是琼瑶笔下依萍的欢愉演唱,更不是打开音乐盒就如影随形的钢琴弹奏。而是纯粹的干净的旋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加上人声渲染到极点,响彻整个音乐大厅。
此刻已泪流满面。仿佛天堂的圣光照在脸上,仿佛贝多芬的理想世界就在眼前。他全部的苦难顷刻成为光明的前景,怎样叫我不感动,怎样叫我止住这泪!贝多芬双手举过头顶,轻拉了一个休止符。音乐渐奏渐轻,渐行渐止。全场起立,掌声雷动。贝多芬还沉浸在那音乐世界里,背对观众,耳畔还是一片又一片的寂静。安娜起身,拉过他转身……
我只是怔怔的看着屏幕,沉浸在大师不可复制的杰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