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课堂学习不能全面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任务。根据我校实际,在本年度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口号,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搭建课外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一.具体要求:
1.搞好一次活动(诗歌朗诵、演讲等);
2.参加一次比赛(校园作家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3.读一本好书(《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4.练好一手字(写好钢笔字);
5.做一个好听众(学会倾听,学会鼓掌,学会表达)
综观初二“我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初一“我心中的祖国”演讲比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参与者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初一年级主办的演讲比赛,初二年级的诗歌朗诵,两者一个是点的参与,一个是面的检阅。如何提升表演者的综合素养,如何调动听众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鼓掌,学会表达,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仅能容纳500多人的阶梯教室,却坐满了750多人,全场气氛安静、有序、热烈。朗诵者热情洋溢,听者全神贯注。我们认为要让活动人人受益,成为可以铭刻的经验,主办者在搭建平台的时候一方面要求对主动参与者精心指导,热情鼓励,更重要的是要对被动参与者规范要求:虚心的态度,反省的意识,鼓励的掌声,微笑的眼神。
首先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明确告知学生:
座谈:状态
掌声:尊重
眼神:素养
声音:精神
正面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文明听众,如何展示自己的形象,如何养成自己的良好素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句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在会场响起:
1.是鱼就要畅游大海;
是鹰就要遨游天空;
是虎就要咆哮山林;
是三原学生就要顶天立地。
2.创造奇迹的是初二年级。
3.平庸的人用嘴说话,
聪明的人用头脑说话,
智慧的人用心灵说话,
卓越的人用行动说话。
其次设置了一套惩戒办法,以保证会议纪律的有效性和连续性。让被动参与者转移到关注台上的表演者,进而思考自己,思考人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两次活动基本杜绝了以下现象:听耳机、看书、靠背、交头接耳、趴桌子、随意走动、喝倒彩等。
再次是把课堂与活动紧密结合,在朗诵现场全体语文老师登台亮相,声情并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既给朗诵者开了好头,又给学生以收益。
二.读写紧密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学生的表达,形成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我们语文组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周记、平常作文训练,还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积极参加“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了两届校园作家作文大赛。
值得称道的是我校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金奖。
钟奇亨同学的《献计》,张艾芸同学的《放学路上》登载在《作文精选》上。
三.几点反思:
1.语文实践活动还应丰富多彩,走出课堂与社会接轨,诸如“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书写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校园新闻广播”等。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要协调发展,应试能力与交际能力不能偏废。
3.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看新闻多听广播多读书。
童启福,语文教师,现居四川成都。本文编校: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