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作品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两首诗作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描绘静谧的夜景,放飞想象,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学情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是七年级上册 “想象世界”单元的两首诗歌。由于是借班上课,以前学生对郭老的诗歌接触甚少,故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反复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体会本文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3.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幽远的意境。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运用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探究法。
2.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同学们好!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9月25日晚,神七问天,笑傲苍穹。我们有幸目睹了我国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壮丽景色。茫茫夜空,皎皎圆月,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并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在寂静的夜晚面对星空又会想到些什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共同走进《天上的街市》,走进《静夜》,走进诗人神奇的想象世界。(点评:导语设计新颖、巧妙、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文本
(一)了解作者(幻灯片1)
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二)了解创作背景(幻灯片2)
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作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
(三)词语积累(幻灯片3)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笼罩(lǒng zhào):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鲛(jiāo)人: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
(四)诵读感知(幻灯片4)
分层次、多角度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1.朗读前,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韵律和作者的情感。
2.第一首诗共四节。先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找一个学生读第一节,然后男生读第二节,女生读第三节,集体读最后一节。
3.全班朗诵第一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是哪些事物和怎样的画面?
学生回答: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生活。
(点评:反复诵读是学习诗歌的良方,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走进文本”的四个环节设置扣基务本。)
三.感悟文本
(一)知识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两个概念,一个是“联想”,一个是“想象”。(幻灯片5)
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就是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的心理过程。
(二)学生思考并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幻灯片6)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联想)
(2)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联想)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想象)
(4)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想象)
(三)对话:(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诗的第三、四节写到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神话传说:天河浅浅,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是联想还是想象?
明确:想象。
2.为什么作者能由“远远的街灯”想到“无数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到“无数的街灯”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幻灯片7)
明确:相似点——明亮。
3.如果从写景虚实的角度思考,第一节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那么其他几节呢?
明确:第一节写的是实景,其他几节写的是虚景。
(四)探究:
1.学生说出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
明确: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
2.在诗的第三、四节中找出描绘牛郎织女生活的动词。
明确:来往,闲游,在走。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本质区别在哪里?(幻灯片8)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七夕相会)
诗歌中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
4.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幻灯片9)
明确: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5.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幻灯片9)
明确: 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点评:“感悟文本”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文小结(幻灯片10)
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中,郭沫若先生由地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到了地上的街灯。然后由地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的街市,进而想到了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和街市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联想和想象。
五.比较阅读
(一)学生自读《静夜》。
1.诵读诗歌。要求把握诗的节奏,读出淡淡的哀伤和惆怅之情。先男生读第一诗节,女生读第二诗节,然后齐读全诗。
(二)《天上的街市》与《静夜》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幻灯片11)(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明确:与《天上的街市》相比较,《静夜》一诗同样运用了联想和想象,作者由“月光”→“天河”→“鲛人”,由写实进而转入想象。在思想感情上《天上的街市》表达的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静夜》表达了对世事的感伤和对祖国的眷恋。诗中的“鲛人”指的是诗人这类爱国青年,他们看到祖国的现实,天河的无处寻觅,只能遥望茫茫大海,像伤心的“鲛人”伫立岸边,对月沉思,思乡泪、恋国泪、伤心泪,化成了一行行诗作“对月流珠”。
(三)进一步要求:课下仿照老师分析《天上的街市》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深入阅读《静夜》这首诗。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智去阅读,用情感去领悟,定能读出这首诗的诗情、诗韵和神采来的。
(点评:比较阅读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知能的迁移能力,同时也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需要。)
六.拓展文本
1.由下面的图形你能想到什么?(幻灯片12)
幻灯片展示两幅画面,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2.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下列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1)皎洁的月光像
(2)放出笼子的小鸟像
(3)我一天没有吃东西,好像
(点评:拓展练习的设计精要实用。)
七.提升文本(幻灯片13)
一课一得:
郭沫若先生的这两首诗歌,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唯美而又充满浪漫抒情色彩的诗的世界。学过之后,想必你们一定有太多的收获和感受。下面请同学们从如何学习诗歌的角度畅谈一下你们的想法。
你认为学习诗歌有哪些好的方法?(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
明确: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把握节奏,品味语言;
了解意象,学会联想。
(点评:一课一得,设计让学生归纳学诗方法恰到好处。)
八.布置作业(幻灯片14)
1.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以“天上的星星”为题,尝试写一首小诗。
2.选两样事物(百合花、松树、小草、山、汽车等),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各写一个比喻句,交给老师。
九.结束语
相聚是一份快乐,相识是一种缘分,感谢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同学们陪伴着老师重温童年梦想,走进郭沫若的想象世界。相信同学们将和这两首诗一样永远铭刻在老师的心中,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创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程钧,周怡东,语文教师,现居安徽桐城。本文编校:左晓光